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集中體現,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文化價值基礎,更是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根本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回答了“為什么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怎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堅持知行合一、堅持行勝于言,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針對少年兒童群體,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少年兒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適應自身年齡和特點,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這也為少年兒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要求
教育具有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其中,政治屬性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這也進一步要求,教育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矢志奉獻國家和人民。
現階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情、國情、社情、教情正在發生空前的變化。在全球化浪潮中,文化的多元發展及其帶來的文化價值的融合、互鑒、沖突、碰撞等正在深刻重塑世界范圍內的文化格局和文化秩序,也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了挑戰和沖擊。特別是進入數字時代,文化價值的基本態勢、傳播方式、表達形式等均發生了重大變革,在跨時空、跨地域、跨群體的無邊界傳播中深刻影響著學生群體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學生的成長環境變得十分復雜,有著來自不同方面的誘惑和挑戰。其中,也包含著諸多外來異質文化價值對學生群體的侵蝕和腐化,引發學生群體思想和心理層面的價值沖突和價值認同危機。因此,如何在多元文化格局中,筑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廣泛培育、生動踐行,轉化為學生群體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是當前教育面臨且必須解決好的重大時代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這也意味著,在教育層面,價值觀的培育和養成對于學生成長至關重要;在國家層面,只要人民群眾有了對核心價值觀的忠誠和信仰,這個國家就是不可撼動的。
從當前國際形勢看,一些國家對教育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性,并將教育作為文化價值較量和意識形態斗爭的前沿陣地。他們對我國開展意識形態斗爭、爭奪青少年一代的形勢嚴峻復雜,毛澤東同志早就說過:“帝國主義說,對我們的第一代、第二代沒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樣,有希望。帝國主義的話講得靈不靈?我不希望它靈,但也可能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教育必須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他也強調,我們的教育絕不能培養社會主義破壞者和掘墓人,絕不能培養出一些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人,那將是教育的失敗,教育的失敗是一種根本性失敗!我們絕不能犯這種歷史性錯誤!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規律遵循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回歸到中小學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學生的天性特征,融合學校的育人常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致化、精細化融入到辦學育人治校的各環節、各領域、各方面,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列寧同志對認識發展過程概括地指出:“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的途徑。”毛澤東同志指出:“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在認知規律方面,學生在實踐中通過感覺器官反映客觀事物,形成感覺和印象階段的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的現象方面、各個片面和外部聯系的反映。感性認識積累多了,就會產生飛躍,變成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和事物的內部聯系的理性認識。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這表明,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個階段,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各有側重點,而四個學段的側重點反映的恰恰是學生認知水平、認知結構具有由低到高、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進階特點。因此,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要在遵循教書育人規律、教育教學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的基礎上,充分兼顧學生具有的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新穎、興趣廣泛,探索未知勁頭足,接觸新鮮事物多,接受新生事物快的天性和特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興趣、成就動機等因素,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少到多、由近及遠、由感性到理性的進階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這就要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做得更細、更實、更深入人心。在教育實踐中,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轉化,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變為“更通俗、更直接、更快捷、更靈活、更豐富、更多樣、更具象、更生動、更鮮活、更逼真、更美觀、更深刻、更精準、更走心、更易懂、更好看、更好玩、更好記、更好用……”的教育要素和生活元素,有機有效融入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和點點滴滴。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推進
具體到學校立德樹人層面,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就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含的文化養分“掰開揉碎”,充分融入學校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學生培養、教師發展、學校治理、校園文化、協同育人、課后服務等辦學育人治校的各個方面的關鍵環節和具體細節,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耳濡目染、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氛圍和條件。
在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變成為具體的教育要素,融入學校課程理念定位,轉化為學校課程具體內容,進入課程組織、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的各個具體環節,以課程為載體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基礎。另一方面,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教學目標范圍,進入到教學設計具體環節,成為教學組織與實施的重要內容,使之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全過程,將課堂教學作為“主戰場”,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有效傳遞和深刻培育。
在學生培養與教師成長過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師應根據每名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態度、成就動機、潛力潛能、成長取向、生涯規劃等,把握學生的個體差異,兼顧學生群體的發展水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具體的要素和元素,融入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全方位。另一方面,要以教育家精神為指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本身,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作為教師涵養師德師風、發展素質能力、提升業務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使之融入教師培訓研修、教師隊伍管理、教師激勵支持、教師關心關愛等各個方面,成為教師成長過程中的文化養分。
在學校治理與文化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學校章程,以章程規定的方式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章可循,并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校的校風、校訓、教風、學風深度有機結合,在學校教育理念、育人文化層面形成價值內涵的意義關聯。同時,要在學校管理體制、決策機制建設層面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融合,使之成為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潛在內容。另一方面,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校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管理文化、榜樣文化、品牌文化等充分結合,以文化為載體,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良好氛圍,達到育人于無形的狀態和境界。
在協同育人與課后服務過程中,一方面,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連接學校、家庭、社會三方主體的文化主線,在發揮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突出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依托社會教育的支持作用中,實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形成協同育人合力,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走深走實。另一方面,要將學生學業輔導、體藝科普活動、拓展訓練課程、學生社團活動、課后娛樂游戲等,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利契機和重要載體,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其中,發揮課后服務的獨特育人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創設應用場景、打造虛擬仿真、共享優質資源、豐富學習體驗、精準數據分析等多方面的優勢,強化數字賦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通過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評價、智慧畫像等方式,精準地把握每一位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情況,促進實現個性化教育指導,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時,還要加強網絡空間和陣地建設,發揮網絡育人的積極功能和優勢,防范化解網絡平臺、移動終端等可能對學生養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的不利因素和負面影響。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核心主張,強調做任何事情都要從細小處著手。這種注重細節的文化傳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奠定了哲學和方法論基礎。這也進一步要求,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博大精深的豐富內涵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融入立德樹人各環節、各領域、各方面,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戰略與宏觀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吳紹芬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