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加快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良性循環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4-12-17 作者:西安交通大學黨委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陜來??疾熘匾v話精神,聚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等重要部署,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傳承弘揚聽黨指揮跟黨走的西遷精神,把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建設創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為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堅持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落實新時代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學校充分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制度優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建立和完善15233工作體系,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對標對表、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建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工作機制,形成傳達學習、研究部署、推進落實、督查督辦、反饋報告的工作閉環,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一流大學建設的要求,制定貫徹落實任務清單,明確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踐行“聽得準”“跟得緊”“走得實”的工作舉措,形成暢通自上而下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暢通自下而上科學決策和主動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的“兩暢通一深入”工作機制,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開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等專項政治監督,著力將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政策、細化為措施、實化為行動,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落到實處。

二是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建立黨委常委會、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貫通學習機制,持續深化理論學習、理論與實踐、宏觀與微觀“三個貫通”,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找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總鑰匙”,對“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切實學懂弄通做實,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深入挖掘和踐行西遷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建設西遷精神研究中心,舉辦弘揚西遷精神研討會,開展西遷精神宣傳宣講,教育引導師生增強“聽黨指揮跟黨走”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三是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完善“黨委常委會會議—校長辦公會議—分管領導專題研究—牽頭部門協調推進—責任部門單位抓落實”的五級工作體系,落實二級單位黨組織、基層黨支部兩級書記例會制度,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組織黨支部統籌運用難題、舉措、責任“三張清單”,促進黨建業務深度融合,開展師生、機關、學院支部“三個結對共建”,在組織建設中破解難題,在破解難題中建強組織,形成協同協作破難題的合力。建立“領導班子—職能部門—被巡視單位”校內巡視問題三級反饋機制,堅持從問題看責任、從業務看政治,更加突出標本兼治,有力發揮巡視利劍作用。

二、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人才強國、創新驅動涵養源頭活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青年一代培養造就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更要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一是構建思政工作新生態。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建設“大思政”云平臺,將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牽頭成立課程思政西部高校建設聯盟,推動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改革創新發展。完善“三全育人”“五育并舉”工作機制,配齊建強黨務和宣傳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班主任等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隊伍,創新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載體方式模式,強化困難學生“一對一”幫扶,不斷健全“?!骸唷帷彼募壭睦斫】到逃w系,實施“星航計劃”“攀登計劃”,構建良好育人生態。

二是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堅持“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辦學特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推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創新工程,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和“珠峰計劃”,以“大師引領、優中拔尖、一生一策、科研為媒”為特色,優化基礎學科本碩博貫通、前后端雙導師培養新路徑。實施“百千萬卓越工程人才培養計劃”,落實校企“雙導師”制,在重大科研攻關中培養創新人才。深入實施學生就業“五個引領計劃”,不斷提高就業質量和層次,以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畢業去向落實率居全國前列,50%以上畢業生留在西部建功立業。

三是打造學生社區新范式。作為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首批試點高校之一,堅持黨建引領、知行兼修、師生共處、因材施教,充分發揮黨的核心引領作用,創新基層黨組織形式,推動干部教師進社區、理論宣講進社區、關心關愛進社區、智慧服務進社區,賦予學生社區以思政教育、學業輔導、心理疏導、專業咨詢、創新創業等功能,為學生提供精細化、差異化、專業化的成長服務。探索創新港南區本碩博“一站式”教育管理服務模式,建設暢園“一站式”學生社區服務站,圍繞學生個性需求和現實問題,一線解決,接訴即辦、未訴先辦,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持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高校版“楓橋經驗”。

三、堅持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激發不竭動力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強調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學校堅持四個面向,心懷國之大者,加快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積極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一是強化基礎、交叉融合,構建一流學科新體系。對標國家戰略需求和行業急需,按照“理科補短強基、工科育新強優、醫科交叉強質、文科經典強用”的建設思路,聚焦“大能源、大制造、大材料、大信息、大健康、大治理、大設計”領域關鍵核心問題,布局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儲能科學與工程等新興交叉學科,組建隊伍、搭建平臺、承擔項目、培養人才、產出成果。實施“基礎學科跨越計劃”,升級學科交叉信息平臺,落實學科交叉成果認定機制,發揮學科交叉融合“催化劑”作用,形成優勢學科引領帶動、基礎學科穩步提升、交叉學科蓬勃發展、新興學科持續涌現的一流學科新格局。

二是優化組織、科教融匯,匯聚戰略科技新力量。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建立“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協同建設機制,梳理“國之大者”戰略需求匹配清單,明晰優勢和短板弱項。堅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頂天”,啟動建設801”前沿中心9“卡脖子”問題研究中心,設立“從01”基礎研究項目、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引導專項,創造長周期科學研究的條件保障。堅持應用研究、轉移轉化“立地”,強化有組織科研,探索實行“揭榜掛帥”新型科研組織模式,成立重大攻關任務工作專班,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重點科研基地群,著力提升解決“卡脖子”難題能力。

三是共建共享、產教融合,建設一流大學新形態。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地方產業需求、引入各類金融資本、培育良好創新生態、培養卓越創新人才,發揮創新港秦創原總窗口作用,實施6352”工程,積極探索“一中心、一孵化、兩圍繞、一共享”的“1121”產學研深度融合新模式,與百余家領軍企業、科研院所開展務實合作,建立企業作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主體的校企深度融合創新聯合體,組建“科學家+工程師”團隊,構建“企業出題、校企共同凝練課題、揭榜掛帥領題、師生共同答題、校企共同評價”機制,努力打造服務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創新引擎。

四、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為科教興國、創新驅動提供人才支撐

人才是第一資源。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學校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持續在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上下功夫、求實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營造尊重人才氛圍,做到真心愛才。建立“黨委統籌、部門實施、學科牽引、學院主體、系所支撐”的五級聯動人才工作機制,突出“質量、成效、特色、貢獻”導向的績效分配體系。嚴格落實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工作機制,完善校院兩級班子成員聯系專家制度,及時了解掌握人才所思所想、所憂所盼。鞏固深化“作風建設年”成果成效,落實“首問首接負責制”、接訴即辦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做到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增強人才認同感、獲得感和自豪感。

二是創新人才培育模式,做到悉心育才。傳承弘揚“聽黨指揮跟黨走”的西遷精神,開展師德師風專題教育,激勵廣大教師做“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加強對高層次人才政治吸納,力求“發展一個、帶動一批、影響一片”。依托國家、省部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實施“領軍”“青拔”“青秀”等人才支持計劃,關心并扶持青年人才成長,構建“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干”三位一體的人才發展路徑。積極推動優秀年輕干部、專家學者到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掛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三是破解引進人才難題,做到傾心引才。對標國家重點領域和產業發展需求,建立各類人才數據信息庫,形成人才隊伍與國家戰略方向匹配清單,推動完善“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的精準引才工作機制。制定《聯合引才、校招共用人才隊伍方案》,圍繞國家和地方重點產業領域,聯合政府、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共建資金池、人才池、專利池和對接工作機制,探索“學校招、企業供、政府助、協同用、多方贏”的柔性引才模式,實現人才互補協同、創新成果共享。

四是增強使用人才實效,做到精心用才。以高質量課程建設為牽引,持續強化基礎課教師隊伍建設。圍繞科技成果“評什么”“誰來評”“怎么評”“怎么用”問題,以“破四唯”和“立新標”為突破口,完善基于學科特點的分類評價制度,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堅持以清廉的政治生態引領健康的學術生態、和諧的人文生態,鼓勵嘗試、寬容失敗,讓有才者有位、有位者有為,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西安交通大學黨委)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区香蕉精品系列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性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思思久久精品在热线热|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原创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国产精品哟女在线观看|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99re热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免费麻豆网站91麻豆|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免费| 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99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女|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400部o|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app|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人妻|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亜洲毛片|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