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者,國之重器;教育者,才之搖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有著重大作用。高校落實育人任務時,始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斷將其內化為廣大學子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底色。
近年來,三明學院文化傳播學院積極動員并引領廣大師生深刻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核心理念,緊密貼合青年特質,探索創新實踐教育模式,重視實踐成果的科學評估與實際應用,著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致力于擴展“三全育人”的思政工作體系,構建“五育并舉”“大思政課”的人才培養方案,使教育教學更有溫度、思想引領更有力度、立德樹人更有效度。
以“重黨建”為核心,培育思想筑根基
三明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有效融入思想育人全過程,構建班級、學生“一站式”中心、院黨組織協同育人模式,緊密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多個時代主題,組織開展了黨員培訓班、主題團日活動、主題班會、團干培訓班、學生骨干培訓班等一系列思想政治建設主題教育130余場,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思想方向。
院黨委及相關領域教授定期為廣大師生講授思政課共計18場,學生參與人數1026人,參與學生社區育人的教師占比達到100%,進一步提高組織的思想純潔性與先進性,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各支部、班集體利用其便捷性,自行組織集中學習246場,進一步拓寬育人實效覆蓋面深化理論武裝,達到全員育人效果。
以“融科教”為路徑,提質賽事促科研
學院全面加強科研育人工作,堅持以賽促學,推動學院改革穩定發展,召開或承辦了意識形態暨師德師風警示教育大會、第十二屆石壁客家論壇暨第十三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等品行教育及學術研討會,以及各類課程設計大賽,進一步提高師資隊伍水平,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與創新能力。
結合新時代高校建設新要求,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加快科教事業發展,獲得的育人成效顯著。學院持續擴大“紅綠藍”三基色實踐育人品牌影響力,打造“網絡育人名師工作室”并完成新一輪的立項。2024年,文化傳播學院學子在福建省高校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上榮獲一等獎,“筆墨中華”省賽獲獎人數達21人,學生創新創業類獲獎2人次,學生科技競賽獲國家級獎項71項134人次、省級獎項146項301人次。同期,學院還取得了眾多的科研成果,2項課題獲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立項,新增1個福建省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及7個省部級立項課題。
以“拓實踐”為方向,探索渠道搭橋梁
近年來,學院緊緊圍繞勞動育人,融合大思政元素,切實推進青年大學生勞動教育創新發展,為培育思想先進、品德規范的人才,不斷完善志愿服務體系,搭建并整合實踐資源,拓展實踐平臺,與白沙社區、三明學院附屬實驗小學等校外有關單位合作,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與寧化縣團委共同搭建社會實踐基地,加強校地共建,強化服務地方。
學院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和黨員帶頭作用,堅持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志愿服務領域始終,嚴格落實志愿服務制度化管理,圍繞鄉村振興、興邊富民等國家發展戰略,依托學院專業優勢,開展東霞支教、“三色四點半”、白沙社區義務輔導、“反詐防騙·青春同行”活動等志愿服務活動84場,覆蓋人數超1880人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4853.92小時。每年學院志愿匯注冊率達100%。寒暑假期間,學院共組建21支實踐隊伍,共計覆蓋175人次,省級社會實踐先進個人3人,1支省級社會實踐優秀實踐團隊及1篇省級社會實踐優秀實踐成果。
以“潤心田”為動能,譜寫華章展風采
學院聯系學生實際,深入了解剖析育人需求,以定期走訪宿舍、開展面對面座談會、少數民族結對幫扶等活動形式,通過思想引領、學業幫扶、生活關懷和榜樣示范“四維聚力”,不斷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及價值觀念。
學院以“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為工作導向,通過座談交流,了解學生所需所想,堅持專職輔導員入住宿舍,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與學生同頻共振,
為積極營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圍,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學院組織了“翰墨頌華誕,共書盛世情”、“筆墨丹青·情系中華”愛國書法展,“福籽同心愛中華,民族團結一家親”及民族情·鏡中影攝影大賽、三明學院第八屆校園詩詞大會等60余場極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點的多彩活動,始終堅持以書法熏陶愛國情懷,以嘹亮的聲音訴說中國故事,以鏗鏘的話語傳承優秀文化,以多姿的畫面呈現民族風采。針對問題導向開展的多維度、全方位育人的活動提升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和綜合素質,促進了民族團結和校園文化的繁榮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展資助”為依托,指導就業注活力
學院全面落實國家資助政策,不斷創新資助育人模式。2024年,學院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27人次;提供勤工助學崗位16個,2025屆畢業生一次性求職補貼擬享受人員達32人,共3人獲國家獎學金,49人獲國家勵志獎學金。為切實做好學生資助政策宣傳,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國家及學校提供的各項資助政策,學院精心組織了資助政策宣講會和國家獎學金量化評選細則說明會等活動,利用互聯網平臺定向推送資助就業信息,旨在進一步規范國家獎學金評審工作,構建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資助育人體系。
畢業生就業工作情況為檢驗高校育人工作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學院組織線上線下就業指導活動,旨在指導學子早做就業準備,利用“一站式”學生社區服務平臺,打通了訪企拓崗的“最后一公里”,舉辦畢業生春季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和專場招聘會等活動,以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為學生的成長和就業提供了有力保障。后續依托該平臺,全方位、多渠道地開展行業發展調研、崗位人才對接、實習就業、常態化的訪企拓崗等工作,為廣大學子的職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機會和平臺,也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明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從學子成才需求出發,開設有新氣象新作為的思政課;著力于“德智體美勞”五育層面,豐富多彩活動形式,拓寬咨詢答疑渠道;以賽促學,打造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加強學子專業應用能力,增強行業競爭力。
未來,學院還將追溯育人本源,堅持應用型辦學、深化產教融合,以適應社會需要為依據,確定學子專業發展方向,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聯動外企,增加創新創業實踐機遇,讓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思政育人、實踐育人、心理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三全育人”創新路徑,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奮力譜寫“三全育人”新篇章。(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韓巍巍 肖雄 記者 龍超凡)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