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汨羅市任弼時紅軍學校“青年夜校”順利開班。截至目前,“青年夜校”已成功舉辦4次師德師風和專業研修活動,吸引了該鎮近50余名青年教師參與到活動當中,更有老教師和周邊鄉鎮教師自發申請加入“青年夜校”,通過研修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近年來,汨羅對師德師風建設尤為重視,我校創辦‘青年夜校’主要目的就是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和市教體局號召,通過培訓,讓學校的青年教師不止‘為人師范’,更要‘為人示范’,展現我市教師良好精神風貌。”該校負責人陳偉說道。
據了解,自2021年實施教育綜合改革以來,汨羅市系統推進“1+1+6”強師計劃(即師德形象工程、信息技術應用2.0工程及“塑性”“擷英”“領雁”“鑄將”“薪火”“未來教育家”六大梯隊攀升體系),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
“師德師風是隊伍建設的關鍵,而師德師風建設必須抓住思政教育這一重要環節,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先鋒模范作用。”汨羅市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楚軍在全市師德師風建設會議上強調。
為進一步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汨羅將加強教師黨支部和黨員教師隊伍建設及團員教師建設作為突破口,由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組織召開教體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專題會商會、黨風廉政建設推進會等專項會議,推進學校清廉建設,充分落實“兩新”組織黨組織抓師德建設主體責任,發揮黨員教師在師德建設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
楚軍帶頭上黨課,以《學理論、悟精神、提士氣、謀新篇》為主題,鼓勵作為“關鍵少數”的校長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由點帶面,將師德之“風”吹向學校每一個角落。
汨羅市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全方位構建師德師風教育體系。針對新問題,不斷尋求新的突破,力求構建完善的師德研修培訓體系。
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支持下,汨羅市教育體育局堅持從源頭上夯實師德師風建設基礎,把師德教育納入各層級、各類型的培訓。
將師德教育列為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的重點內容,結合新教師“塑性工程”和青年教師“擷英工程”,讓“新人”扣好職業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同時,全面鋪開師德培訓和師德巡講活動,采取市級統籌管理、學校分級落實的形式,確保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定期開展師德培訓,將師德教育貫穿培訓工作全過程,組織選派骨干教師參加“省市師德養成教育研修班”,從市、校兩級涵養師德、培育師風,僅2024年,全市師德培訓就覆蓋教師3000余人。
在樹立師德典范方面,汨羅市評選師德典型作為優秀宣講員,在全市教師節表彰大會和師德巡講活動中,對師德標兵、優秀師德黨員、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大力表彰,進一步凝聚德育共識。
汨羅市先后印發了《汨羅市“師德師風建設年”實施方案》《汨羅市中小學在職教師廉潔從教行為規范及處理辦法體系》等制度文件,詳細闡述了新時代教師“該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來做”。
一個師德良好的教師應該是什么樣的標準?汨羅市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三德”標準,即教師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三德”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激活教師從教師德,把師德的核心“愛和責任”真正落到實處。
全市教體系統如何規范衡量師德師風建設?汨羅堅持師德師風首位制度,具體體現在“五個第一”:一是把師德師風作為隊伍建設的第一任務,二是把師德師風作為學校管理的第一責任,三是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培訓的第一模塊,四是把師德師風作為崗前培訓的第一課時,五是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評價的第一標準。
參照以上“標準”,汨羅市對“標準”以外的人和事也有所行動。積極開展自查自糾,對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開展“無犯罪記錄”查詢,重點加強對臨聘人員的準入資質審查,建立臨聘人員臺賬。同時,在資格復審過程中要求招聘教師提交個人信用報告,并進行入職查詢。整理各地教師違反師德典型案例,引以為戒,開展違規補課、有償家教家養專項整治活動,對違反師德人員嚴肅整治,并在全市范圍通報,共建教育系統廉潔守紀的生態環境。
汨羅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汨羅市將繼續堅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不斷完善師德師風建設監督考評機制,堅持監管與關懷相結合,持續營造風清氣正、教書育人的良好生態,打造師德師風建設的“汨羅”樣板。(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譚雄虎 記者 陽錫葉)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