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李小偉 通訊員 耿亞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是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重大課題,需要家庭、學校、醫療機構、社區等社會各界力量攜手合作、綜合施策。近日,2024學生身心健康管理研討會暨“學生身心健康數字化防控研究及應用”課題開題活動在上海市崇明區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學校校長等齊聚東海瀛洲,聚焦“小眼鏡”“小胖墩”“小豆芽”和學生心理健康等突出問題,建言獻策、分享經驗,助力提升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健康的身體是學生追逐個人夢想、實現人生價值的有力支撐。而良好的心理狀態,是他們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的強大保障。”研討會上,上海市崇明區副區長施蕾說,崇明區高度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學生的身心健康貫穿于教育全過程。崇明區堅持綜合施策,通過全面普及健康科學知識、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等舉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據崇明區教育局局長黃宗逵介紹,崇明區堅持學生健康第一的理念,以“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里的鄉村教育現代化‘崇明樣例’”為發展定位,全面構筑人本、和諧、開放、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生態。圍繞學生身心健康,崇明區重點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行動”“學生美育浸潤行動”“學生勞動賦能行動”“學生心理健康行動”“學生午餐提質行動”,包括推進“四化”(幼兒體育游戲化、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高中體育專項化)“三會”(人人會游泳、會騎自行車、會足球)體育改革,推廣特色大課間,配備“可躺式”課桌椅,改造教室燈光設施,探索校園、家園、田園“三園一體”勞動教育綜合育人項目、完善心理健康服務機制等具體措施。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認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需要學校、家長及社會各界共同提高重視程度,推動“以體育智、以體育心”。一是要落實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確保學生體育活動時長;二是要加強師資隊伍和場地設施建設,創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體育特色學校,做到人人都參與、個個有特長,以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護佑、滋養學生身心;三是創新賦能,利用人工智能等數字化、自動化技術,為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創造便利條件;四是體教融合+體醫融合,做到早預防、早控制,為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教授金星明從兒科醫生視角,分享了她對學生身心健康管理的思考。“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身心健康所發生的問題是各不相同的,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關注、客觀評估。”金星明說,“各跨專業學科也要在學科發展中打破壁壘,通過醫教融合等跨專業合作來應對學生不同年齡時期的身心健康問題。在此過程中,各專業學科都要重視家庭的功能,引導家長科學認識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并以積極的心態配合專業人員進行干預或治療。”
上海市向明初級中學附屬崇明區江帆中學校長馮強介紹了學校“以五育并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探索實踐。“我校結合學生身心特點,開展以武術為特色的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融合了八段錦、少年連環拳、經絡拍打操等健身運動和武術動作。同時,以中醫藥文化為載體,推動中醫飲食文化健康教育入課程。打造了中草藥園、綠海連廊、屋頂智能花園等育人空間,將校園公共空間設計與中醫藥文化傳承緊密結合。”馮強介紹說,學校將中醫藥文化與課程實踐深度結合,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動,為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取得了積極成效。
包括近視、超重肥胖、心理健康問題等,是當前在學生群體中經常發生、患病較高的疾病或健康問題。上海市乒乓球協會副會長單位、新質匯智健康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鐘立認為,針對學生身心健康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堅持多病共防、綜合施策。“學生身心健康受個人、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環境的共同影響,需要以體教醫融合、家校社聯動模式,圍繞孩子健康成長采取科學、前置、精準、可及的綜合防控手段。星耀未來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管理中心針對3—18歲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特點,提供身心健康檢測、評估、建檔、綜合防控干預的全方位、持續性的身心健康全周期管理服務。”他說。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