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同學們可以思考一下,同樣是鮮活的蝦,為什么基圍蝦和小河蝦的價格要相差近一倍?”2月18日,上海海洋大學“新農班”60多名學子走進松江的生鮮集市迎來新學期的“第一課”,跟班導師、水產與生命學院高級工程師王春結合學生的現場“新發現”不斷地提問,啟發學生們思考分析。
在水產品市場,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向攤主詢問魚類、蝦類的價格變化趨勢。水產與生命學院2024級學生鄭嘉瀅說:“平時從來沒有關注過水產品的價格,今天實地走訪一圈,才真正有了切實的感受。”
“新鮮度、品種、養殖難度……都在影響著價格的波動。”在導師的引導下,同學們逐漸打開了思路。“品牌和供求關系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另一位跟班導師、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科學家姜啟軍教授補充說,水產品經濟發展同社會發展的關系密切相關,如果脫離了鮮活的水產品市場,掌握水產品經濟規律就失去了根基。
同學們跟著導師逛農貿集市。學校供圖
圍繞上海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上海高等教育主動響應,在上海海洋大學和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開設農業經營管理碩士專項班,在上海海洋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開設卓越農林創新班,通過培養模式創新服務鄉村振興和都市農業發展的人才需求。新學期開學,上海海洋大學60多名學子已全部完成從普通班到“專項班”“創新班”的銜接,開啟教學新模式,把書本帶到田間地頭,把課堂搬到蟹塘水庫。
“只有通過實踐的課堂,才能真正掌握好知識。”上海海洋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李玉峰表示,“專項班”“創新班”的課程特色就“新”在社會實踐、專業模塊。除了增加社會實踐課時,更強調“一線”現實場景。
跟著導師“逛”市場,跟著行業“老板”訪基地,學生們表示收獲頗豐,讓書本上的知識變得具象、立體起來。在上海昆秀水產專業合作社,學生圍著“行業導師”顧紅明問個不停。他們有太多的謎團需要解開:“都市農業經濟的魅力在哪里?”“為什么‘一只蟹’能帶動三產發展?”
“在選拔面試的時候就更加看重學生對農村農業的興趣和志向。”上海海洋大學副校長江敏介紹,兩個班的培養模式都更加“接地氣”,要讓學生到真實情境中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不僅僅是一線調研、實地操作,學校還特別邀請漁業經濟領域專家為學生們現場授課。
上海海洋大學黨委書記王宏舟表示,希望能夠以開設“專項班”“創新班”為契機,全力求解“怎樣培養出符合行業需求、切實服務行業發展的人”這一命題,培養出一大批知農愛農為農興農的新型人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