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欣然)在第47個植樹節到來之際,天津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安全工程學院“碳”索綠境科普團走進天津工業大學附屬小學校園,以“人與森林的千年對話——植樹節的文化傳承與生態使命”為主題開展宣講,用青春力量為學生打開生態文明啟蒙之窗。
“庭有枇杷樹,今已亭亭如蓋矣。”宣講伊始,科普團成員以歸有光《項脊軒志》中的經典出發,從清明插柳講到孫中山先生“植樹救國”的遠見卓識,生動講述了植樹節的起源。“猜猜這位‘綠色巨人’的戰斗力如何?”隨著主講人拋出懸念,大屏幕亮出一棵50年樹齡的樹的生態價值清單:全年可釋放價值31萬元的氧氣,足夠200人自由呼吸;吸附的粉塵能裝滿3000個書包;它是防風固沙的戰士、物種庇護的港灣、碳循環的樞紐……學生踴躍發問,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深化了對植樹節所承載綠色發展理念的認識。
在探尋“植樹密碼”環節,小學生們通過實驗互動,借助植物莖部“飲水奧秘”的奇妙展示與土壤“蓄水智慧”的深入探索,親眼見證了植物汲取水分的生命奇跡,認識到土壤在滋養植被與維護生態平衡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隨后,學生紛紛在“綠色行動”卡片上認真寫下自己的環保計劃和專屬口號,寫下為保護地球家園作出努力的承諾。
據悉,天津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安全工程學院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持續搭建科普體系,深化和豐富宣講內容和方式,通過“小手拉大手”方式,在廣大青少年學生心中播下“保護生態環境,從我做起”的種子,也帶動更多人投身綠色發展新風尚。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