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利軍 通訊員 周紅飛 楊藝辰)近日,在海南三亞舉行的2025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上,公布了“2024年尋找高產玉米測產活動”中黃淮海區高產品種榜單。來自河南農業大學專家教授及其合作團隊培育的5個玉米品種——康農8009、君育136、豫單883、MY73和九圣禾6116成功躋身榜單前十名。其中,康農8009和君育136分別以畝產1089.12公斤和1086.49公斤的優異成績位列第二、第三名。
此次測產活動由中國種子協會于2024年9月發起,旨在推出一批適應性廣、高產穩產的玉米品種,幫助農民科學選種用種。活動吸引了20家種子會員企業、25個品種和25個地塊參與,覆蓋了東華北、黃淮海和西北三大玉米種植生態區。在黃淮海區域的玉米生長季,盡管部分區域遭遇了旱澇急轉、銹病、青枯病、穗腐病、倒伏、空顆、花粒、畸形穗等多重災害的疊加影響,河南農業大學培育的品種憑借其卓越的大田表現、綜合抗性、穩產性和豐產性,贏得了專家組的一致認可,最終在25個參評品種中脫穎而出。
據了解,康農8009、豫單883和MY73由河南農業大學湯繼華教授及其合作團隊培育,君育136出自陳偉程教授團隊,九圣禾6116則由李浩川教授團隊研發。這些品種的成功不僅體現了河南農業大學在玉米育種領域的深厚積累,也展示了其在應對復雜氣候條件和病蟲害挑戰方面的強大科研實力。
師承吳紹骙的陳偉程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河西走廊是我國玉米種子生產的最優生態區,開辟了新的玉米制種基地,并選育出第五代玉米代表性品種“豫玉22”,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陳彥惠、湯繼華等人為代表的河南農業大學“玉米人”在科研前沿接續奮斗,瞄準玉米種業“卡脖子”難題,圍繞機收玉米、玉米雜種優勢解密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選育出了“豫單9953”“MY73”等一批優秀品種。其中,湯繼華教授團隊培育的“MY73”已成為當前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品種。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