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湘怡)習近平總書記在2025年3月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青春版《牡丹亭》,確實年輕人愛看。舞臺、服裝、人物,都非常美。” 這一重要評價為新時代昆曲藝術傳承發展指明了方向。
2025年4月7日,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主辦,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北京大學昆曲傳承與研究中心協辦的“昆曲傳承:守正創新與高校使命”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會議以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春版《牡丹亭》的重要評價為指導,圍繞“青春版《牡丹亭》的美學表達與傳承范式”“昆曲高校傳承的創新實踐與未來探索”兩大主題展開深入研討。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等機構的20余位專家學者參會,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任羽中出席會議并致辭。會議由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雷虹和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向勇主持。
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首演以來,在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青春美學”理念的指導下,通過500余場全球巡演,吸引了百萬青年觀眾,成為傳統戲曲與現代審美融合的典范。本次研討會旨在探索昆曲藝術的守正創新路徑,強化高校在文化傳承中的使命擔當。
任羽中在致辭中指出,昆曲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代表著中國傳統文人藝術的審美高峰,應該永葆生命力。高校要成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力量,要面向青年,構建有利于昆曲藝術傳承的文化生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表示,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領軍者,北京大學理應率先垂范,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攜手更多高校共同為昆曲藝術的保護、傳承與創新貢獻力量。
與會嘉賓合影
據悉,北京大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重鎮,與昆曲藝術的淵源可追溯至蔡元培校長時期開設的戲曲課程。從1991年京昆社成立培養青年票友,到2005年首演青春版《牡丹亭》引發校園熱潮;從2009年啟動“昆曲傳承計劃”深化學術研究,到2024年推出“無域·北大中華文脈傳承計劃”推動跨學科融合,二十年間始終致力于將昆曲藝術納入高校美育體系。
本次研討會在昆曲傳承上凝聚深刻共識,取得重要成果。未來,應以此為契機持續加強高校、各昆劇院團與社會各界的深度合作,共同守護昆曲藝術的古典性,讓昆曲在新時代的舞臺上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彩,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注入動力。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