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日前,“跨越邊界 共創未來 探索教育國際化的深度整合與創新之路”2025年長三角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論壇在上海杉達學院舉行,來自全國30所民辦高校的近百位代表會聚一堂,展開10場主題報告和6場實踐經驗分享,共同探討適合民辦高校國際交流合作與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推動民辦高校高質量發展。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原副秘書長宗瓦結合自身外事經驗,介紹了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發展歷程,指出民辦教育國際化規模可觀,但在質量建設等方面存在不足。為此,他提出,要打造“三化”育人體系,加強師資培養與國際合作,要拓展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活動,要推動“四位一體”生態建設,實現聯盟化發展、平臺化運營、品牌化輸出與本土化融合,要發揮民辦靈活性,開展多元合作,要為學生提供“雙軌制”選擇,助力深造就業,同時搭建智庫,通過多方協同推動民辦教育國際化高質量發展。
上海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姜海山指出,民辦高校在國際交流中有明顯優勢,如機制靈活、合作意愿強等,但也存在外事專業水平不足等問題。為此,他建議以服務國家教育為本,注重師生廣泛參與,項目追求實效且義利兼顧,同時強基固本著眼長遠,加強學科建設與跨文化能力培養。
上海杉達學院牽頭建設上海民辦高校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為民辦高校加強交流合作、推動高質量發展搭建平臺。該校校長陳以一表示,期待以此次論壇為契機,與同仁在機制共建、人才共育、資源共享等領域深化合作,探索民辦高等教育國際化新路徑,以實際行動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