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 通訊員 王宇)從月壤的細微顆粒中尋找月球演化的密碼,在月地隱秘的褶皺中探尋太空風化鐫刻的年輪……4月23日,由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辦、東華大學承辦的第二屆月球樣品研究成果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有關高校、航天科技集團等國內相關科研機構,以及德國科隆大學、日本大阪大學、英國開放大學等國外高校科研機構的200余位專家學者與會,共同研討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嫦娥六號”月球樣品研究的最新成果。
自2023年1月首屆月球樣品研究成果研討會召開以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持續推進,新成果、新發現不斷涌現,至今已產生百余篇論文成果及專利。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攜帶月背樣品返回后,國家航天局加緊組織月球樣品研究,短期內就有系列重大成果在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為國際月球樣品研究注入新鮮活力,進一步拓展了人類對月球形成與演化的認知。
本次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圍繞“嫦娥六號”樣品記錄月背SPA大撞擊、同位素年代學研究更新火山活動史、古地磁分析重塑月球深入熱演化、嫦娥樣品對比研究支持月球二分性、月壤物質組成與應用研究新進展等多項成果展開深入研討。
“‘嫦娥六號’樣品為月球物質組成、演化歷史、資源利用三大科學問題開辟了新路徑,與‘嫦娥五號’樣品的系統對比研究使我國正從‘采樣返回’向‘體系化研究’邁進,為載人登月及深空探測奠定科學基礎。”第二屆月球樣品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徐義剛指出,隨著“嫦娥六號”成果的深入解析和后續任務的推進,中國月球科學研究將為人類探索地月系統貢獻中國智慧。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