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民主大道,一幅長達63米的墻繪成為當地很多市民爭先打卡的新地標。哪吒腳踏風火輪,與沙井蠔殼屋、龍津石塔等本土景觀交相輝映。這幅墻繪由深圳市寶安職業教育集團第二校區藝術設計與制作專業師生歷時22天完成,激發了老街的藝術活力。
近年來,寶安職教集團第二校區注重融合專業知識與實踐環節,鼓勵師生發掘更多育人場景,激發學生的實踐活力。學校藝術設計與制作專業教師方郡認為,此次墻繪活動通過校社聯動,實現環境美化。“學生們將課堂所學,轉化為美化城市公共空間的創作。”
墻繪創作活動以“專業賦能社區”為主題,從前期設計構思,到墻面繪制,均由學生主導,教師則轉變為“技術顧問”。“職業教育不僅要傳授書本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他們的職業素養,讓他們帶著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走向社會。”寶安職教集團常務副校長、第二校區主要負責人崔永民表示,活動期間,學生們熟練掌握了繪圖設計、色彩搭配等專業技能,更在實踐中培養了團隊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選擇哪吒作為墻繪的主題,源于師生們的一次偶然的課間討論。“哪吒代表著不屈不撓、突破世俗成見,這恰恰與中職學生直面挑戰、突破自我的成長軌跡形成共鳴。”藝術設計與制作專業科組組長米聞濤說。
創作團隊巧妙地融合哪吒、敖丙等角色鮮明的神態與動作,以及沙井蠔殼屋、龍津石塔等本土建筑元素,展現沙井的獨特文化魅力。而在藝術表現上,墻繪以紅、橘等明快色彩為主調,搭配傳統幾何紋飾與水波紋線條。63米長的墻繪既保持了視覺上的和諧統一,又賦予畫面豐富的敘事性。
對于參與創作的學生們而言,此次墻繪創作活動是檢驗專業能力的“放大鏡”。藝術設計與制作專業學生莊雨心回憶:“這次墻繪對我們挑戰很大。以前課堂練手大多是小尺寸,而現在所有環節都需要放大處理。”
由于墻面長達63米,藝術設計與制作專業學生、團隊主創陳思穎采用分段式設計方法,將哪吒的故事分成多個主要場景。“我們既要保證故事的連貫性,也要讓觀眾在觀看時,有一種‘走過一段故事’的感覺。”陳思穎說。
墻繪過程中,陳思穎和同學運用課堂所學的手繪技法,完成紙面分鏡設計,隨后通過等比放大等方式,將草圖轉移到墻面上。面對實際創作中的透視變形、細節補充等難題,他們反復調整方案,創新地用噴灌疊色技法,融合傳統建筑元素與哪吒形象。最終,二維的設計草稿變成栩栩如生的立體墻繪。
墻繪落成時,很多周邊居民攜家帶口,駐足觀望,“解碼”畫面細節。莊雨心驚喜地發現,不少長輩主動向孩子講述墻繪中沙井傳統建筑的故事,“傳統故事與現代技法的碰撞,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了”。
除了專業能力的提升,此次墻繪創作活動還增強了學生們的職業認同感與社會責任感。當長達63米的墻繪作品完整亮相,引得過路市民驚嘆連連,學生們內心滿是激動與自豪。
這63米的長卷見證著一群職教學生破繭成蝶的成長。據米聞濤介紹,寶安職教集團第二校區計劃開發墻繪專項課程,創設更多育人場景。(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寶雅璇 記者 劉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