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甘甜)5月8日,2025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在江西省南昌市啟動。活動期間,由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南昌大學、國家開放大學等6所高校牽頭,400所高校參與,共同開啟了“智啟未來·學潤人生:高校教育資源共享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行動”。
該行動由教育部屬高校、地方普通高校、高職院校、開放大學參與,充分發揮自身學科專業優勢,精心推出近700個終身學習項目,涵蓋數字技術開發、人工智能應用、鄉村振興、能源電力、生產安全、金融財務、健康養生等多個前沿和民生領域,面向農民工、鄉村教師、退役軍人、老年人等多個群體,多主體發力、多項目實施,共同服務學習型社會。
該行動中,牽頭高校主動作為。北京大學依托其深厚的人文社科底蘊,開展“知行助夢·賦能農民工成長”行動,助力農民工提升自身素質,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北京師范大學聚焦中西部脫貧縣教師能力提升,開展“筑夢鄉村·賦能教師”計劃,助力鄉村教育發展。華東師范大學的“陽光成長·教育護航”行動,關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通過組建學習共同體、教師與家長共學,開展親子活動等方式,為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浙江大學的“青春啟航·職引未來——青年就業能力提升工程”則通過實用性強的課程體系、雙師制教學模式以及就業直通車服務,幫助高校畢業生和青年就業群體提升就業能力。南昌大學的“學無止境·夜綻光芒”項目,開設AI賦能辦公等多樣化的夜校課程,滿足社會中青年群體的學習需求。國家開放大學針對老年護理服務從業人員和康復從業人員等群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助力其職業發展。
參與高校積極行動。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搭建“軍民融合發展服務平臺”,開展“送教進軍營”活動;東北農業大學開設“黑龍江省高素質農民公益學堂”,面向社會免費開放;上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依托非遺基地54個非遺項目和34家體驗站點,提供數字化課程資源;浙江開放大學開展“青藍夜校”云課堂線上夜校行動等。
高校聯合發起南昌倡議。倡議提出高校肩負著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使命,要秉持公平普惠、有教無類、面向人人、質量第一的理念,服務國家戰略,賦能全民終身學習;呼吁高校踐行終身學習理念,共享優質資源、引領學習變革、成為全民學習的賦能者、終身學習的促進者、美好生活的助力者;倡議高校、城市、社區等各方攜起手來,加強互聯互通和務實合作,構建優質資源共建共享聯盟,為實現教育強國建設目標、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磅礴力量。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