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腳如雷動,出拳似龍騰”的吶喊聲激蕩校園,千名少年在大課間時段整齊劃一地“武”起三鋪龍拳。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向陽小學將山東省級非遺——三鋪龍拳納入育人體系,用八載光陰書寫出“強筋骨、鑄精神、啟智慧”的教育新篇。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躍升至58.6%,近視率下降3.2%,印證著傳統武術與現代教育深度融合的育人實效。
“三鋪龍拳進校園的深層價值,在于找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契合點。”校長黃濤如是說。三鋪龍拳作為青島市獨有的武術拳種,發源地就在膠州,但傳承并不廣泛。面對“非遺傳承斷代”“學生體質下滑”的雙重困境,學校從2016年起將三鋪龍拳引入校園。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向陽小學構建起立體化武術課程體系。學校自主研發《武術三鋪龍拳》校本教材,將武術教學細化為“習武強身—悟德明理—導行踐行”三重維度,形成“低年級筑基、中年級習操、高年級練械”的梯度培養模式。860平方米的武術館內,300名學生在教練指導下展開“雙時段”訓練:前15分鐘觀摩專業示范,后15分鐘分組演練。體育教師臧聚寶介紹:“武術課推行‘動作分解+情境教學’模式,把‘馬步’比作扎根的松樹,‘沖拳’喻為出鞘的利劍,讓孩子們在具象化體驗中領悟精髓。”課程建設背后是硬件與師資的強力支撐。學校不僅建成標準化武術訓練場館,而且推出“非遺傳承人駐校+骨干教師培養”機制。三鋪龍拳傳承人劉正海每月定期到校指導,其嫡傳弟子吳立軍則開發出“武術大冒險”情境課程,讓學生在“踢跑小怪獸”游戲中掌握腿法要領,通過“超級模仿秀”糾正動作偏差。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讓三年級學生李書宸興奮不已:“現在我能打出整套動作,感覺自己特別酷!”
以校家社聯合為路徑,向陽小學實現非遺傳承的路徑延展。學校構建起“課內+課外”“線上+線下”融合機制:常態武術課打牢基礎,3個武術社團培育特長,“云端武館”實現居家練習。學校開發的《家庭武術作業手冊》設置親子對練項目,每月設“武術家庭日”評選出“功夫之家”。家長趙女士在開放日觀摩后感慨:“看著孩子帶著全家打拳,傳統文化真正走進了日常生活。”
漫步向陽校園,教學樓長廊的“武德文化墻”展示著“止戈為武”的哲學智慧,訓練館的“冠軍風采榜”躍動著學子們的颯爽英姿,就連課間游戲的“跳房子”都融入了馬步、沖拳等武術元素。這種全方位浸潤帶來顯著改變。校醫務室監測發現,持續練習三鋪龍拳后,學生脊柱柔韌度提升明顯。更深遠的影響在于精神氣質的變化,正如六年級學生牟新焱在武術節演講中所說:“當我們千人齊誦‘少年強則國強’時,胸中涌動的不僅是豪情,更是責任。”從最初強身健體的樸素追求,到如今“五育融合”的系統建構,這項探索不僅塑造了“站如松、行如風”的向陽少年,更培育出文化自信的種子。(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淼 通訊員 劉德森)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