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王瓊)近日,江蘇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致力于推動各級各類教育課程、教材、教學體系智能化升級,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全學段、全要素、全過程,打造江蘇“AI+教育”改革賦能新生態。力爭到2027年形成國內一流、具有江蘇特色的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實踐模式。
《方案》分為八個部分、共二十二條,圍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社會教育,聚焦師資隊伍、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教育治理等重點領域,通過細化省級層面具體指導政策及各地市、各類學校的工作要求,明確各方主體如何通過引入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引領帶動教育變革發展。
針對不同教育階段,《方案》制定差異化改革措施和實施路徑。
其中,基礎教育的重點任務是全面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聚力構建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新樣態。明確將啟動研制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指導意見,分類指導并逐步將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納入地方課程,充分發揮教育部“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省級人工智能實驗區和實驗校的引領示范作用,并針對農村學校和特殊教育,實施“AI教育普惠計劃”,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職業教育的重點任務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職業院校辦學能力,引導產教協同育人模式變革。強調支持高校聚焦江蘇“1650”產業體系,校企共建一批人工智能領域高水平實踐基地、產業學院和產教融合共同體,將人工智能核心技能融入專業課程,積極開發“崗位能力+人工智能能力”的模塊化課程,推進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高等教育的重點任務是加強“人工智能+”學科專業體系建設,大力培養交叉復合型創新人才。要求高校要依托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學科交叉中心、品牌專業等平臺項目,進一步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打造若干國內一流的人工智能領域優勢學科和品牌專業集群。同時依托省級人工智能學院、未來技術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等平臺,推進本研貫通培養和“人工智能+其他專業”的雙學士學位培養項目,打造“人工智能+”育人場景和優質課程資源,大力培養人工智能創新型、技術型人才。
江蘇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江蘇將抓緊研究出臺各領域、各學段具體的行動計劃(意見、方案等),加快構建“1+N”改革工作體系。啟動建設一批省級人工智能實驗區和實驗校,在高校遴選一批人工智能助教、助學、助管、助評案例,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各學段的融合應用。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