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歐媚)5月22—23日,由中國教育學會指導,北京市海淀區委教工委、海淀區教委、中國教育學會專門教育分會主辦,北京市海淀工讀學校承辦的“教育強國背景下專門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舉行。
會議以“立德·潤心:構建青少年教育與保護新生態”為主題,匯聚青少年教育與保護領域的領導、專家、普通中學代表及全國150多所專門學校代表,共話新時代專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使命與行動路徑。
開幕式上,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北京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海淀工讀學校法治副校長朱雅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楊銀付,海淀區副區長武凱,海淀區委教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杜榮貞,海淀工讀學校校長張紅燚,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馬志太等人圍繞專門教育的時代使命、制度建設、協同育人等議題致辭或主旨發言。
在前沿報告環節,蘇州大學教授李西順提出推動專門教育從“矯正工具”向“教育生態”轉型;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研究員袁凱基于精神衛生領域的科學數據,揭示社會與家庭因素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苑寧寧從法治視角出發,介紹了專門教育的雙重屬性、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定位與職責、實施機制、配套機制等;英國赫爾立志集團校長Chris Mulqueen和香港扶幼會則仁中心學校校長郭智穎分享了轉化特殊學生的國際經驗。
在圓桌對談環節,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席小華、北京市婦聯副主席張寧宇、海淀工讀學校黨總支書記肖建國進行跨界對話,一致認為未成年人保護需整合教育、司法、社工、醫療等資源,構建跨領域協作網絡,專門教育需突破單一矯正思維,構建“預防—干預—發展”的全鏈條生態。
在實踐路徑論壇上,北京海淀工讀學校、上海崇明培成學校、杭州市城西中學、南京市建寧中學、江西贛州第十一中學、廣東河源啟正學校、云南文山第五中學、山東淄博德志學校等8所專門學校分享了在課程體系建設、家校社協同、數字化應用等方面的青少年教育與保護實踐經驗。
會議承辦方海淀工讀學校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國第一所專門學校。會議期間,演出了學校原創舞臺劇《更好的自己》,以真實案例展現問題青少年的蛻變之路,引發全場共鳴。與會嘉賓還觀摩了該校學科教學與班會展示活動,科學嘉年華等活動。會前,8支來自全國專門學校的學生參加了全國專門學校足球課程展示活動暨全國專門學校足球邀請賽。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