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實習生 董晨曦 記者 焦以璇)近日,“數智時代的人格養成與發展賦能”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來自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及司法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數智時代對人格養成的影響及發展賦能策略展開深入探討。
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原會長、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教授許燕指出,人工智能具有認知能力、AI商數、社交能力、開放人格、創造能力和科學倫理等特征,數智技術借由上述特征改變人類認知、情感與行為模式,進而重塑人格發展軌跡,引發群體層面人格發展范式的革命性轉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劉云杉從教育視角出發,說明數智時代教育理念和模式的變革對人格養成的深遠影響。“數智時代,在符號與世界之間,不能用符號遮蔽了世界,用完成了的已知驅逐了當下的未知,不能把現在典當給了過去,又預支給未來。”
圓桌論壇環節,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社交焦慮實驗室負責人唐信峰,清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研究員于濟凡,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務委員、創新人才中心主任胡繼超圍繞數智時代技術與創新之間的關系、AI與人的互動協同、技術賦能人格培養等話題各抒己見。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