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李小偉)6月6日至8日,第十四屆休閑與社會體育·北京論壇成功舉辦。大會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社會科學分會與首都體育學院共同主辦,首都體育學院休閑與社會體育學院承辦。本屆論壇以“休閑與社會體育一流專業——共商、共建、共享”為主題,匯聚了全國體育院校休閑體育與社會體育領域的專家學者、高校師生、研究人員以及社會組織和媒體從業者。本屆論壇收到來自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大學等82所體育專業院系的論文投稿,總計錄用論文491篇。
開幕式上,首都體育學院黨委書記楊海濱對大會提出了四點希望和要求,一是提供更高水平的決策咨詢意見;二是提供更高水平的“文旅體商”的整體解決方案;三是培養更加綜合的運營體育管理人才;四是開拓論壇視野,加強校企合作。他同時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各位同學能夠通過論壇不斷汲取營養,為今后事業發展奠定更強有力的理論自信。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社會科學分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黃亞玲表示,專業建設是行業發展的源頭活水,休閑體育、社會體育作為直接服務大眾的核心領域,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不僅承擔著培養懂理論、精實踐、善創新的復合型人才的重任,更肩負著推動全民健身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使命。希望通過本次論壇,搭建起長期穩定的交流平臺,推動各方開展更廣泛、更深入的合作。
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石風華談到,“在《體育強國建設綱要》與《關于建設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的指導意見》等政策引領下,“體文旅融合”已從理念探索邁向縱深實踐,成為激活區域經濟、提升民生福祉、傳承優秀文化的重要引擎。期待通過本次論壇,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北京經驗”,構建更加緊密的政校企協同網絡,助推體育在服務人民美好生活中展現更大作為。”
在接旗儀式環節,首都體育學院休閑與社會體育學院正式將會旗授予下一屆論壇承辦單位——萍鄉武功山旅游集團有限公司。
在大會報告環節,首都體育學院原院長鐘秉樞作了《休閑體育高質量發展:一流專業建設的融合路徑與創新實踐》的報告;北京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常務主任張銳教授作了《政策引領產業驅動 打造專業新高度》為題的報告;領攀戶外運動中心負責人李松濤的報告以《產業趨勢下的戶外人才需求和產教融合》為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體育學院院長李元以《戶外運動人才培養模式與創新實踐》為題作報告;首都體育學院期刊部主任王子樸教授作了《我國體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及人才對接戰略探討》的報告。五個報告高屋建瓴,精彩紛呈,展現了行業實踐經驗和最新前沿成果。
大會共設“戶外運動”和“休閑體育”兩個分論壇,邀請了各體育院校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就人才培養方向、特色課程建設、專業發展趨勢、學生職業規劃、實踐探索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本次論壇較之往年,增設了教師微課案例展示和學生戶外運動技能展示活動環節。10項教師微課案例在大會期間進行了展示,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河北體育學院、北京科技大學、西安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的6支隊伍參加了學生戶外運動技能展示活動,包括定向越野、繩索技能、徒步露營、團隊拓展等,展示活動增強了參與感和互動性,增進了學習和交流,是拓展辦會思路的一次有益嘗試。
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和代表還前往首鋼極限運動公園進行戶外休閑教學觀摩與體驗,體驗了匹克球等新興休閑運動的魅力,實地感受了后冬奧時期工業遺存的充分利用,展現了奧運遺產散發出的蓬勃生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