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還泛著些許冷意,“十四冬”(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場館的室內冰場上卻熱氣騰騰。呼倫貝爾市代表隊運動員們正在練習彎道滑行,冰刀劃過冰面的沙沙聲與青春的笑聲交織在一起。“借助‘十四冬’場館資源,我們打破了‘冰雪運動半年閑’的瓶頸,解決了學生夏季不能上冰的困難,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技術水平,充分享受到了‘十四冬’帶來的福利。”教練擦著額頭的汗水說。
在2024—2025全國學校冰雪運動系列競賽中,他們在速度滑冰、越野滑雪項目斬獲13枚獎牌,其中金牌3枚、銀牌4枚、銅牌6枚。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源于運動員的刻苦訓練,更得益于該市“常規賽事+特色活動”競賽機制的有力支撐。
全市各旗區教育局每年均舉辦校級、旗市級冬季冰雪運動會,積極參與和承辦地區之間、校際之間冰雪運動交流合作及冰雪賽事活動,同時,聯合體育部門積極開展U型槽、單板、速滑、輪滑等冰雪項目比賽,形成了“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的良好氛圍。
在特色項目推廣中,達斡爾族傳統曲棍球堪稱典范。走進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尼爾基第二小學的曲棍球訓練場,12名小學生正在教練指導下練習傳球。
作為全國唯一一所達斡爾族曲棍球傳統校,這里的學生從入學就開始接觸這項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族傳統運動。“以前我們缺專業教練,現在每年都有曲棍球教練員與裁判員專題培訓班。”教練手中的筆記本上,寫滿了最新的訓練方案。
呼倫貝爾市啟動實施曲棍球運動“十百千”工程,即每年創建10所曲棍球特色學校,培訓100名曲棍球運動教師,新增1000名經常性參與曲棍球運動的在校(園)生,不斷擴大曲棍球運動的基礎,提升該項運動的影響力。
競技項目與特色項目能夠取得長足發展,離不開體育課堂教學這一堅實主陣地。“我們堅持‘課內教會、課外訓練’原則,推進社團課程多元化,以‘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為抓手,打造課間活動新樣態。”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在課程建設上,呼倫貝爾市構建起“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立體化體系。全市統一編印45700冊《校園冰雪運動參考資料》,并將田徑、籃球、足球等基礎項目,體操、武術、藤毽球等傳統項目,以及滑輪、冰雪、曲棍球等特色項目融入課間活動與體育課中。
“我們學校的體育課程非常豐富。”鄂溫克旗第二實驗小學體育教師展示著學校的課表:足球校隊在草場訓練,輪滑社團在廣場穿梭,啦啦操隊在體育館排練……全市中小學通過“曬課表行動”向社會公開課程表,將每天2小時體育活動剛性落實。
“我們正在從‘被動體育’轉向‘主動體育’,從‘單一評價’轉向‘綜合評價’,從‘孤軍奮戰’轉向‘家校社聯動’。”呼倫貝爾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嚴守學生體質健康底線,著力破解難題,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充分發揮學校體育育人功能和價值。(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特約通訊員 趙柏暄)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