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芳白城際鐵路土建八工區項目施工一線,一群頭戴紅色安全帽的學生,圍在現場工程師身邊。有人凝神記錄,有人低聲討論,實地體驗智能建造技術的實際應用。這是廣州城市理工學院“土木工程智能施工”課堂教學現場,也是廣州城市理工學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數智土木工程人才的生動寫照。
面對建筑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浪潮,傳統的培養模式已難以滿足產業升級需求。近年來,廣州城市理工學院以OBE教育理念為指導,創新構建“三位一體,雙融雙驅”數智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廣州城市理工學院以產教融合破題“供需錯配”,以“三位一體”課程體系重構鍛造技術應用能力,以雙融教學體系激活創新基因,努力培養“懂技術、會應用、善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土木工程人才。
在廣州國際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建筑產業博覽會上,學校土木工程學院的學生們得以深入了解建筑產業數智化最新成果。現場觀摩智能建造設備與技術,讓他們對BIM技術、無人機測繪等前沿應用有了直觀認知,更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創新熱情。
“我們創新了‘跨界合作+校企指導+科產孵化’產教融合工作坊模式,正在努力打破傳統校企合作的淺層次局限。”廣州城市理工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土木工程學院構建了“觀現場—練項目—賽真題”的實戰閉環。從大二起,學生們便能以創業團隊形式參與實戰,在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雙師”指導下,圍繞數字設計與建造、智慧管理與運維等前沿領域展開實踐。
除開展觀摩博覽會等了解實習教學內容外,廣州城市理工學院與南方測繪公司聯合開展實踐教學,帶領學生解答“企業真題”。通過企業的真實項目案例,學生們操作先進的無人機測繪設備,完成了從數據采集到成果分析的全流程實踐,提升數智技術應用能力。
廣州城市理工學院還進一步豐富實踐教學資源,與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共建聯合實驗室,與品茗科技搭建智慧工地虛擬仿真實訓平臺。據統計,近3年,學校土木工程學院學生參與真實工程項目比例達88%。
為適配行業數智化轉型需求,廣州城市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重構“專業教育、工程實踐、創新創業”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在專業課程方面,學院通過“課程+”與“+課程”雙向建設,將BIM、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融入核心課程,并增設“工程結構3D打印實訓”等新興課程。
而“土木工程智能施工”等工程實踐課程則讓學生走進施工一線。從VR、AR仿真實驗到真實工程項目全流程參與,學生在“虛實結合、項目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中提升實踐能力。
從孵化、創新到創業,學院以課程建設為脈絡,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學院在低年級開設“創新思維”課程,促使更多創新種子萌芽,中高年級通過競賽和創新項目提升能力,高年級則通過產教融合工作坊推動成果轉化。
全鏈條培養路徑點燃了更多創新創業的火花。據介紹,近3年,“共振科技”團隊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獲國賽銅獎。廣州城市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學生在“互聯網+”“挑戰杯”等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國家銅獎、省級銀獎等9項,獲批國家級省級SRP項目4項。
如何為學生插上數智“翅膀”?土木工程學院以“校企融合”與“思政融入”雙軌并行的教學體系,破解數智素養培育的密碼。學院攜手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共辦無人機應用教研會,將無人機技術引入土木工程實踐課堂。這不僅賦能教學,更拓展學生跨學科知識面,激發創新能力。(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劉盾 通訊員 鄭淵虬 許晗星 謝鈺然)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