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智能時代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在京召開

發布時間:2025-06-27 作者:戚悅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戚悅)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和教育部三年行動計劃任務要求,2025624日,由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主辦、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協辦的“智能時代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總督學王嘉毅出席會議并講話。

教育部教材局、基礎教育司、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教育督導局、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負責同志,教育部教育質量評估中心負責同志,部分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負責同志,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高校課程中心負責同志,以及課程、教材、教學、評價、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中小學校長、教師代表等共計150人左右參加會議。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宋凌云主持會議,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馮云生致辭。

會議現場

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人工智能給基礎教育帶來的重大機遇和挑戰,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擁抱、引導善用、趨利避害,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優化人才培養目標,建構智能時代課程體系,推進教材數智化升級,構建教學新樣態,探索新型評價,為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筑牢根基。要正確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科技與人文、知識與素養、發展與安全、技術賦能與教育公平、“引進來”與“走出去”以及近期與長遠的關系,加快構建智能時代基礎教育課程教學體系。

在全體會議上,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作了題為“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體系變革:重構課程、師資與評價體系”的主旨報告,認為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是當下的時代命題,要重構課程結構,革新課程設置理念,做好課程改革的加減法;要重構師資,創新教師教育發展模式;要重構評價,加快評價范式轉型,防控技術風險。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田慧生作了題為“數智化背景下課堂教學的‘變’與‘不變’”的專題報告,認為技術與課程、教學雙向賦能,形成教育生態新格局,變的是教學模式、教師角色、教學過程、教學資源、評價方式與學習場景,但不變的是教育教學的本質、育人育才的基本規律。

清華大學教授石中英作了題為AI教育應用過程中的主體性問題”的專題報告,認為AI在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加速推進,其主體性問題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但AI本質上并不具備意識性,缺乏“主體的能力”,缺乏意義感和價值感,因此AI不具有主體性,僅有“類主體性”。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申繼亮作了題為“教育的使命:智能時代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的專題報告,認為智能時代學生學習能力、情境、活動、結果等方面面臨諸多挑戰,應通過非學科教育、課程綜合、學習場域拓展等,培養學生的意義感、想象力、適應性等核心素養。

課程教材研究所黨委委員、副所長劉月霞作了題為“智能時代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建構”的專題報告,認為面對智能時代的機遇和挑戰,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要從堅守思想性、凸顯時代性、重塑基礎性、強化綜合性、增強多樣性、完善系統性六個方面前瞻性布局,建構智能時代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北京教育考試院原副院長、研究員臧鐵軍作了題為AI時代教育評價發展趨向”的專題報告,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帶來了評價效率的提升,改變了評價的技術邏輯,但未改變育人本質,教育評價改革要警惕“超精確歧視”風險,避免陷入“技術決定論”的誤區。

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四個平行分會場上,不同會場圍繞課程教學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問題,進行主旨報告、專題報告和學術沙龍研討交流。

課程專題分會場聚焦“智能時代基礎教育課程發展與創新”主題進行。香港大學教授程介明作了題為“時代之問:教育向何處去”的主旨報告,認為當今世界面臨體系危機,各國教育改革進展緩慢,而中國正在持續不斷地推進課程教學改革。中國在AI賦能教育方面擁有優越條件,應加快探索教育未來,傳承文化優勢,為全球教育作貢獻。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校長李希貴、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宋萑、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楊向東,分別圍繞從課程到學程、智能時代國際課程改革趨勢、智能時代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回顧與展望等主題作報告。在學術沙龍環節,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郭華、東北師范大學教授鄭長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當代教育研究所所長唐江澎、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左璜以及重慶市巴蜀小學校黨委書記馬宏圍繞“智能時代課程往何處去”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教材專題分會場聚焦“中小學教材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的方向和路徑”主題進行。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黃強作了題為“中小學教材數字化轉型的研究與實踐探索”的主旨報告,認為中小學數字教材的智能化趨勢不可逆轉,要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借助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確保在意識形態和內容安全的基礎上更好推進個性化教學的有效落地。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榮懷、首都師范大學教授石鷗、課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長曾天山、西北師范大學教授郭紹青、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院長林君芬分別圍繞人工智能對中小學教材數字化轉型的影響、紙數互補打造教材育人新局面、以教材數字化賦能課程教學改革、AI塑造數字教材開發邏輯、從“數字教材”到“智能學材”的中小學數字教材應用實踐等主題作了報告。在學術沙龍環節,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原所長成尚榮、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褚宏啟、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吳砥、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雷浩、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副總編常曉玲、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標準化研究所所長劉穎麗圍繞“智能時代中小學教材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教學專題分會場聚焦“智能時代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機遇、挑戰和應對”主題進行。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郭華作了題為“智能時代的教學:知識的價值、獨立思考能力及行動力的培養”的主旨報告,認為人工智能對課程教學帶來的沖擊不能回避,但傳統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學習基本范式難以發生根本變化,AI時代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鋒、浙江大學教授劉徽、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朱雪梅分別圍繞智能時代課堂教學改革新樣態、智能時代學習科學視角下的教學變革、智能時代教學評價的數字化轉型等專題作報告。在學術沙龍環節,東北師范大學教授馬云鵬、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玉順、西南大學教授于澤元、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羅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正高級教師吳正憲、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良鄉大學城學校校長熊梅,圍繞“智能時代中小學教學‘變’與‘不變’”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評價專題分會場聚焦“智能時代基礎教育評價改革展望”主題進行。課程教材研究所原黨委書記、所長張國華作了題為“中考改革的政策與策略”的主旨報告,認為考什么、如何考、以及考試成績如何呈現,都是關乎學生負擔輕重的關鍵因素。實踐證明,綜合素質評價深刻改變了初中教育生態,中考改革要讓利益相關者充分參與,不斷優化組織結構,發揮好評價改革的“指揮棒”作用。課程教材研究所黨委委員、副所長江嵩、河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劉志軍、華南師范大學教授曾文婕、山西省教育廳原正廳級督學張卓玉分別圍繞基礎教育教學評一致性的審思與深化、深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契機與思路、學業評價的轉型與發展、考試命題新樣態探析等主題作報告。在學術沙龍環節,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楊向東和葉麗新、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院長朱志平、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健、長沙市教育局原副局長繆雅琴圍繞“智能時代評價往何處去”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面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澎湃浪潮,教育已經進入改變底層邏輯、重塑教育生態的智能時代,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刻不容緩。教育工作者要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快推進智能時代課程教學改革,譜寫基礎教育發展新篇章,為建設教育強國、推進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更加有力支撐。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 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 午夜在线视频91精品|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国产人妻777人伦精品hd|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2021| 狠狠综合视频精品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6| 久久99热久久99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老司机性色福利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 国产精品大全国产精品| 亚洲色图国产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久久精品五福影院1421 |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tv|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 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老女人精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