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韓玉)“眼前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學子們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生動見證!”行走在寧波工程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首屆學生項目化教學作品展現場,一件件聚焦“智能+”前沿的創新實踐成果吸引了眾多目光。
從課堂到產業,從構想到現實。本次展覽,既是一次成果的亮相,更是一段從課堂到產業、從理論邁向實踐的成長印記。
寧波工程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以“全項目化教學”為核心,打造跨學院、多學科融合、多專業交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本次學生項目化教學作品展集中呈現了首屆學子在機器人、智能裝備、智能制造、智能物聯、智能建造、智能化工、智能交通等七大“智能+”前沿方向的創新實踐成果。
寧波工程學院教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校從去年12月開始在工科學院選拔學生進行專門培養,聚焦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在8個專業開設項目化教學課程,采用小班化培養模式,每學期為每個專業安排兩門項目化核心課程,將傳統學科知識有機融入真實項目實踐鏈條,著力培養面向未來的拔尖工程人才。本次展覽即是對這一創新教學模式育人成效的集中呈現。
區別于傳統按學科專業劃分的學院建制,卓越工程師學院探索出了一條產教深度融合的新路。其核心在于引入企業導師深度參與培養全過程,師生共同聚焦真實產業項目開展研究與實踐。學院著力構建“理論奠基與技能強化”雙輪驅動的培養體系,確保知識傳授緊密銜接應用需求,推動創新成果有效轉化。在能力鍛造層面,該學院通過深度融入“協作攻關與高效溝通”的實戰場景,系統錘煉學生的綜合軟實力,激發團隊智慧碰撞。尤為突出的是其“從小零件到小作品”的真實項目產出機制,引導學生面向市場需求進行創新創造,提升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點燃了學生的實踐熱情與創新內驅力。
“雖然這一培養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但讓我們看到了學生身上更多的閃光點,尤為可貴的是,它有效激發了學生在相關領域的探索欲,顯著提升了其主動學習與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這是我們最為欣慰的育人成果。”該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教師遲軍說。
據悉,2024年10月,寧波工程學院實現工程教育辦學方式從學科專業單一向學科大類交叉、校企深度融合的根本轉變,從重視理論傳授向重視工程創新能力的根本轉變,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重點培養支撐寧波“機器人+”“信息安全”“智能汽車”“智能建造”“智慧交通”五大產業模塊高質量發展的卓越工程師,打造工程人才培養的“寧波品牌”。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