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方夢宇)近日,在池州學院的“漆藝文創工坊”里,大三學生葉嘉美正專注于一幅漆畫創作。指導她的不僅有專業教師,還有安徽省漆畫非遺傳承人——范福安。除此之外,她的作品草圖,即將通過校企合作平臺轉化為文創產品。
在池州學院,這間小小的教室不僅是工作室,還能“一鍵轉換”為藝術俱樂部課堂、社團活動基地、藝術工坊等。近年來,面對美育資源分散、實踐不足的痛點,池州學院創新推出“七維一體”藝術俱樂部制改革,以“一間教室、七維功能”為突破口,打造集“藝術俱樂部、專業工作室、藝術工坊、社團實踐基地、非遺大師工作室、校企(校地)合作基地、中小學美育基地”于一體的育人新生態。
漆畫大師范福安的工作室既是技藝傳承地,也是學生設計課的實踐場。學生創作的儺戲面具文創產品,直接擺進校企合作的景區商店。學院依托非遺大師工作室為非遺項目注入了持久的青春活力,也為漆藝、東至花燈舞的創新發展拓寬了思路。
近日,池州學院與安徽省蹊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池州儺仙鎮景區、貴池區文旅局等共同合作開發池州非遺文創產品,推出“儺韻祈福”系列旅游紀念品,推動成果轉化。并開設非遺工坊,將池州儺戲面具制作、青陽腔唱法等非遺技藝納入實踐環節,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生設計的青陽腔主題茶具、儺戲書簽,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20余省市。
“美育不是飄在天上的云,而是扎根大地的樹。”學院副院長路廣宏表示,池州學院近年來充分挖掘池州儺戲、青陽農民畫、徽州“三雕”等地方非遺資源,培養傳承人才,促進活態保護,賦能文旅產業,通過校企合作開發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文旅形象,助力地方文旅品牌建設,如九華山、杏花村等,以此培育文化認同,以美育浸潤學生與社區,推動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