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少利 尹長俊)近日,由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中國考古學會考古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九屆全國高校學生考古論壇在長春舉行,共吸引來自全國57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220余位師生參與。
“考古學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承擔著探尋文明根脈、闡釋文明特質、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務。”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館長段天璟在致辭中表示,并寄語青年學生貫通古今、學貫中西,面向未來、觀照現實,在銜接古今的考古事業中作出自己的貢獻。
開幕式后,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以“何以文明?何以中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成果”為題作論壇主旨報告,系統梳理了中華文明起源與形成的關鍵脈絡。報告中,王巍列舉了豐富的考古證據,立體展現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并基于中國文明實際材料,歸納出以國家出現為最重要標志的判斷文明社會的中國方案。
據悉,本屆論壇共收到207篇投稿論文,經評審遴選,共有146篇論文入圍并參會展示。圍繞“文化演進與文明互鑒”“邊疆考古與華夏文明”“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三大主題,論壇首次開設本、碩、博3個賽道,分6個分論壇,并開設了全國高校考古教師沙龍,旨在為全國高??脊艑W科的師生們提供一個開拓學術視野、促進學術交流的平臺。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