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樓前,我們想留住母校的樣子。”當推土機的轟鳴聲即將打破校園的寧靜,一群高中生選擇用3D建模“凝固”時光。近日,寧波寧海中學學生將學校“搬”進數字世界,打造出一座永不褪色的“數字母校”。
今年暑假,寧海中學改擴建工程啟動在即,其中一棟承載著無數回憶的行政樓即將被拆除。對學生而言,這里是夢想的起點。每年開學季,這棟建筑都會迎來一批又一批懷揣夢想的新生,他們在這里接過寧海中學的錄取通知書,開啟嶄新的青春篇章。
消息傳來,該校傳媒社社長葛芯如在社團群里敲下一行字:“要不要用3D建模,把現在的校園永遠保存下來?”“我報名!”“算我一個!”24名成員迅速集結。無人機組、地面拍攝組、后期技術組分工成立,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數字存檔”行動就此展開。
有意思的是,無人機組的4名成員都是之前從未摸過無人機的“菜鳥”。“飛行路線怎么規劃?”“遇到強風怎么辦?”他們拉著學校老師潘屹現場“突擊教學”,從校準到懸停,一天內“啃下”操作技能。
7月的寧波,臺風頻繁造訪,拍攝計劃被一次次打亂。成員們就像與天氣“打游擊”似的,見縫插針地拍攝。那段時間,只要雨一停,群里立刻接龍出發。
寧海中學無人機掃描軌跡。學校供圖
“第一版模型像‘抽象畫’,但沒人抱怨。”負責核心建模的邵瀚林不斷切換軟件、調整算法,最終讓校園的實驗樓、體育館、食堂等各個場所皆可360°漫游。
“這真的是建模嗎?”指導老師潘屹第一次看到建模時,誤以為收到了實景照片,一時恍惚。眼前的畫面如此逼真,連教學樓外墻的斑駁痕跡都清晰可見。“這些學生的選考科目都是技術,他們學以致用,用技術做了件浪漫的事,把我們的共同記憶變成了可以永久保存的禮物!”潘屹說。
“同學們巧妙融合信息技術與人文情懷打造的這份‘數字母校’作品,不僅彰顯了他們擁抱新興技術的學習熱情,更浸潤著他們對母校的深厚情感。”寧海中學黨委書記陳模連說,“學校將對該作品進行永久性數字存檔,使其成為跨越時空的育人載體,讓一代代寧海中學學子在數字記憶中感悟傳承的力量與溫度。”(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鐘婷婷 盧建鵬)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