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周仕敏)近日,記者在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外一科住院部看到,今年剛從廣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的韋金沅跟著外科主任黃康彬在病房巡房,這位土生土長的大化人,正用腳步踐行著醫學生服務基層的承諾。
廣西醫科大學2025屆臨床醫學畢業生、大化縣人民醫院韋金沅說,“對我來說,走出去學本事,就是為了能回來,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回報家鄉,提高當地醫療水平,更好地服務基層百姓。”
韋金沅是廣西醫科大學探索回家鄉醫院實習的第一批實習生,正因為如此,他對基層醫院有了更直觀的了解,堅定了他回家鄉的決心。韋金沅說:“回到縣醫院工作這一周,我收獲特別多,學習了醫院的核心制度,也學習了如何管理病歷系統、病情鑒別等,臨床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為了讓學生“下得去、用得上”,廣西醫科大學量身打造“能力適配”培養模式,比如,大二暑假,學生到當地基層醫療單位實訓半個月,大五實習期間首先要到縣級醫院實習一個月,增進學生對縣級醫院的直觀了解,讓他們看到扎根基層的價值。同時,“全科醫生定向培養計劃”針對性增設社區醫學等特色課程,19個縣級醫院實習基地更是讓學生在實踐中練就“接地氣”的本領。目前,全科醫學生100%就業,有效填補基層醫療人才缺口。
據介紹,廣西醫科大學緊扣西部基層對醫學人才的迫切需求,創新構建“思想引領—能力適配—長效續航”立體化工作體系,引導大批醫學生扎根基層、服務一線,為基層醫療事業注入鮮活力量。近3年,每年到基層就業畢業生占比約20%。2025屆畢業生超8成扎根八桂大地,100%覆蓋廣西所有縣域及周邊邊境地區、左右江革命老區、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等,涌現出“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獲得者梁駒、藍海峰等一批先進典型。
廣西醫科大學黨委書記陳川介紹,廣西醫科大學著重從三個方面精準發力、綜合施策。一是從思想上“引”,把就業教育貫穿大學全過程,分階段有所側重,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二是從項目上“促”,做深做細“特崗計劃”“三支一扶”“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等國家基層項目組織動員工作,引導更多畢業生響應號召。三是從服務上“推”,通過“百校聯百園,千企促就業”行動開拓崗位,為扎根基層的畢業生提供全周期職業發展支持。
大化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院長韓獻表示,他們將盡最大努力為剛畢業的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安排經驗豐富的醫師帶教,讓他們在基層既能學到真本事,也能感受到基層醫療的責任與溫度。說到底,醫學生是縣醫院未來的希望,也是守護縣域群眾健康的重要力量。
如今,一批又一批廣西醫大學子帶著本領與熱忱,在西部基層醫療一線綻放光彩,用專業與堅守筑牢基層健康的“防護網”。學校全年舉辦130場專場招聘會,走訪125家基層單位拓崗,4.5萬個崗位中,基層醫療崗位占比超6成。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