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陳凌 尚紫荊)近日,央視頻播出13分鐘24秒的紀錄片《綠行萬里:德國包豪斯的中國答案》(德文版《Grüne Reise über Tausend Meilen: Chinas Antwort auf Bauhaus》已于8月15日在中國國際電視臺德語頻道播出),將鏡頭對準一款新能源微出行運輸車,講述中國女設計師程文婷開展跨國產學研的故事。
程文婷是湖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學院副教授、中德工業設計創新研究院負責人。這款名為INTELECTRA的貨運電動自行車的設計就出自程文婷和她的德國合伙人、湖北工業大學特聘教授安德里亞斯·帕彭福斯(Andreas Papenfuss)之手,今年4月已在德國量產上市,今年7月榮獲2025年德國紅點產品設計大獎。
程文婷介紹,2022年團隊受德國Dynamic Drives Giessen GMBH公司(下文簡稱DDG公司)邀約,啟動這款面向B to B市場的城市微出行貨運車研發。在此之前,程文婷與德國團隊已共同開展了多項微出行交通工具的研發設計,一部分產品已落地生產;也共同完成了主題為“微型交通工具的系列化設計研發”的湖北省外國專家項目(湖北省科技廳)。但此次為德國DDG公司研發的城市微出行貨運車,是由設計師全程主導并整合各方資源、跨學科、跨國際的整車研發項目,與以往的純設計項目有很大不同。
“我們前后做了近70版的設計方案,經過10多輪的調研,進行了5輪的減重設計,設想它可以載貨也可以載人,取代傳統的笨重貨車,成為輕巧環保的城市物流新選擇。”程文婷說。小車設計的德方合伙人和整體項目研發的技術指導安德里亞斯·帕彭福斯強調,要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使用價值。
據介紹,該車基于同一混合動力系統平臺研發,選用100%可回收利用的鋁制車架,較傳統貨車減少60%碳排放。更巧妙的是,模塊化部件與標準接口設計,讓電機和電池組合可自由搭配、即插即用,組裝維修如“拼樂高般簡單”,可以形成多樣化的車型,滿足用戶的多樣化出行需求。
目前,車輛整套組件與零部件的核心研發主要在中國完成,涵蓋混合動力發動機研發及軟硬件研發等關鍵成果。程文婷的德國合伙人帕鵬富斯認為:“在短短3年內就能將整套體系全面落地,從圖紙初稿到量產,這堪稱業界典范。”
去年11月,程文婷和團隊攜INTELECTRA產品參加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角逐產品設計組的Mobility(出行)類別,該賽道針對已上市的落地產品展開評選。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工業設計獎項之一,紅點獎被譽為“設計界的奧斯卡”,最終該產品從全球逾萬件作品中脫穎而出,與蘭博基尼、法拉利等豪華車型同展于德國埃森紅點設計博物館。
程文婷畢業于德國魏瑪包豪斯大學,在德國讀博期間,學校教授指導設計理論,企業導師指導設計實踐,讓她受益匪淺。回國后,2019年她在學校和學院的支持下,創立了湖工大中德工業設計創新研究院,開啟“雙導師制”教學改革,通過工業設計驅動將產業項目引入學生課堂與跨國科研,聯合20多家中外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獲6項國家專利。
目前,她和中德團隊正為德國DDG公司研發基于同一混合動力系統平臺的、面向B to C用戶的三輪車產品,也正在開展專門針對中國市場和非洲市場的電動運輸自行車產品研發。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