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為國家爭光,為學校添彩,是榮幸,更是我的夢想。”在剛剛結束的第12屆世界運動會地擲球項目女子單人連續拋擊決賽中,河南理工大學教師王晨怡奪得金牌,這也是中國代表團獲得的第34枚金牌。
在此之前,王晨怡與河南理工大學學生張曉輝在大金屬球混合雙人連續拋擊賽中,實現歷史性突破,首次為中國隊捧回了世界運動會大金屬球混合雙人連續拋擊銀牌。
堅守熱愛,終把國旗升起來
“2015年開始接觸地擲球,在教練員王燕老師的指導和帶領下,我不斷學習新技術、新戰術,增強體能,對地擲球的喜歡漸漸升級為熱愛。”王晨怡說,“挑戰和比賽帶給我很多成就感、滿足感,同時艱苦的訓練和巨大的壓力也帶給我痛苦和掙扎,但我選擇了堅守熱愛。”
2015年9月,王晨怡順利考入河南理工大學,在校期間,她勤于訓練、刻苦鉆研,連續4年綜合評定第一名,最終成功保研至本校,研究生畢業后接受了學校拋出的橄欖枝,留校任教。
2018年,王晨怡第一次參加世界女子大金屬球錦標賽,獲得了兩枚銅牌。頒獎的時候,她在心里默默地唱著《義勇軍進行曲》,那一刻,她的心里只有一個信念:“要把國旗升起來,國歌奏響。”2025年,站在第12屆世界運動會領獎臺上,她做到了。
10年里,不知道腳上磨了多少個泡中泡,更不知道鞋墊磨穿了多少雙……這份浸透著汗水、承載著堅持的成功,對王晨怡來說,都不是最難闖的關。面對體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下降,她沒有時間彷徨、也不允許自己退縮,迎頭死磕,一次次突破生理和心理的極限。
“師姐是一個非常刻苦的人,你只要見過她訓練,見過她比賽,就能真切感受到她對這個項目的熱愛,以及她在為夢想傾盡全力的‘瘋狂’。”她的搭檔張曉輝說。
以賽促教,將熱愛傳遞下去
目前,王晨怡在河南理工大學主要負責教授地擲球課程。她表示,“本次奪冠經歷會成為我課堂上一個真實寶貴的素材,我要向學生們傳授中華體育精神,鼓勵學生們不管參與哪項運動、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應該堅守熱愛、不畏困難。”
地擲球是河南理工大學的一個特色項目,已經開展20年,是一門深受學生歡迎的選修課。每學期都有幾百人選修這門課程,目前在校生學過這個項目的約有2000人。他們在訓練競賽過程中塑造的體育精神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助力他們很快適應新的環境,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我將把比賽高清視頻播放給學生,帶大家一同感受競技體育的魅力。再將技術細節進行拆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動力鏈和技術動作各個環節。”王晨怡說,“我也會用親身經歷教育學生,任何事都不會一蹴而就,要正視挫折,敢于挑戰。”
潛心培養,連接個人夢與國家夢
“學校近幾年在河南大金屬球項目上培養的年輕人,在全國算是走在前面的。”河南理工大學教師、國家隊教練王燕說,“2025年全國錦標賽、大獎賽,冠亞季軍都是河南選手。”
河南理工大學不僅深耕專業技能提升,更注重傳承和弘揚百年理工“明德任責”“好學力行”精神,激發師生愛國榮校之情,堅定師生踔厲奮發之志。2007年以來累計為地擲球國家集訓隊輸送隊員30余人次,在全國地擲球錦標賽、全國大學生地擲球錦標賽等獲冠軍近70次。2018年教師王燕、王晨怡榮獲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國家體育一級榮譽獎章。
“學校堅持18年舉辦全校地擲球比賽,比賽沒有門檻,只要是在校生、院系組隊,即可參賽。”王燕說,“這項比賽既豐富了校園生活,也為學校培養該領域的人才提供了沃土。”
“我們致力于用體育精神、愛國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塑造人才。”該校體育學院(太極拳學院)黨委書記張納新說,“從奪得成都大運會武術項目女子南刀冠軍的宋翠芳,到榮獲世界運動會地擲球項目女子單人連續拋擊金牌的王晨怡,學校學生每年在全國大學生單項賽及以上賽事中奪得前三名數十項。”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張利軍 通訊員 蘇麗敏)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