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以為大學只是一個專業、一張文憑,那你就out了。”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執行校長黃建平在近期針對產業學院調研中如是說。他所指的,正是該校的“一生雙院”育人模式,即一位學生除了修讀專業所屬的學業學院,還需修讀“產業學院”——聚焦真實產業場景、對接企業真實需求、開展真實項目實戰。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目前已擁有16個產業學院,涵蓋數字經濟、跨境電商、低空經濟等多個微專業方向。這種“雙軌道”機制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競爭力,也為產業輸送了更精準匹配的人才。
產業學院的每一門課都緊扣行業前沿,學院采用“校內教師+企業導師”雙師模式,現有150多名企業導師。同時,學院還聘請了具有行業經驗的高管擔任第一批產業學院校外副院長,真正做到“課堂即實戰”。
“我們做的不是‘第二課堂’,也不是興趣小組,而是把產業現場搬進校園,將產業的最新技術、項目案例融入教學全過程,確保學生所學與企業所需‘無縫對接’,提升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黃建平強調。
未來行業需要的不再是“單打一”的專業型人才,而是“懂技術又懂場景、會編程又通運營”的復合型人才。“一生雙院”最鮮明的特色,在于它打破了專業之間的壁壘,實現了“學科交叉、跨界融合”。據悉,該校產業學院目前共與194家校、政、行、企合作,共打造103門實戰課程,形成200余個真實項目。
“鄉村治理微專業帶給我的,不只是一紙證書,更是一個重新理解鄉村的視角。它讓我得以掌握新的技能,更深入地認知腳下的土地。這段跨領域的學習與實踐,也為我的就業之路,增添了底氣。”該校2023級鄉村治理微專業學生、現就職于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河龍鄉鄉村振興辦的吳祿鋆分享。
目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各產業學院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可以培養如虛擬空間設計、無人機操控及應用等60多種產業轉化能力,學生可從事職業達160多種。
“學校鼓勵學生跨界,但不是漫無目的地跨,而是沿著產業鏈的需求去跨。”該校產教融合中心主任林鋒提到,“產業學院的核心任務,就是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聚焦產業需求定制人才培養方案,把國家認定的‘緊缺領域’轉化為學生可學、企業認可的能力模塊,助力產業升級與區域發展。”
真實場景、真實項目、真實成長教育如果不能嵌入真實的世界,就容易淪為閉門造車。“一生雙院”把課堂延伸到了行業一線:低空經濟產業學院的學生在直升機場實地操作無人機,參與航拍、物流模擬和檢測項目;金融數智創新產業學院與招商證券共建實訓基地,引入真實業務系統,讓學生直面股市波動與客戶需求……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在推進“一生雙院”過程中,并沒有停留在項目孵化層面。截至目前,學校已有7家產教融合型公司在籌備中,涵蓋智能建造、金融數智、動漫文創等領域。這些公司為學生提供實戰崗位和創業孵化支持,真正實現“教學—實踐—產出”閉環。
黃建平表示,接下來學校要重點走訪龍頭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開發前沿課程模塊,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觸摸到真實的市場溫度,賦予他們未來敢于創新、勇于創業的底氣。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黃星 通訊員 孟利亞 張李通)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