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燒開后,散發出熱氣騰騰的水蒸氣,這觸發了崔舒雅的奇思妙想。她設計出一種溫差發電的能量轉換裝置,發明了“會發電的飯盒”。前不久,崔舒雅申報的“會發電的飯盒”“新型節能書包”這兩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崔舒雅是北京師范大學南山附屬學校學生。近年來,學校不斷完善科技創新課程生態,得益于此,崔舒雅制作了節能環保方面的小發明,服務“雙碳”計劃。
作為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深圳市南山區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基礎教育早發現、早培養的優勢,培育創新人才。南山區教育系統與高校、科研機構、創新企業深化協同,通過重點打造100位科技創新教育導師、100門科技創新課程、100間科技創新實驗室等“六個一”工程,構建多維度、多層次、立體化的科創教育體系。
外引內培,科技創新教育有更多“點燈人”
在科學教師孟丹丹和柴火科技公司校外導師的指導下,南山區海濱實驗小學學生發明了能控制雨傘收放的智能雨棚。學校還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作,每周2位校外導師進校指導開展小課題探究等。
南山教育積極開展“校外腦庫”計劃、院士專家進校園等,邀請了科技領域的學者、業界精英等創新教育導師,進校園開展專題報告等。
“南山區充分利用深圳市、粵港澳大灣區豐富的創新資源,努力讓校外專家為中小學校科技創新教育做好引領。在外引的基礎上,著力做好內培,讓校內老師成為區域創新教育的中堅力量。”在南山區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珺看來,只有讓更多教師成長為創新導師,才能幫更多學生成長為創新型人才。
如何引入更多專業的師資培訓資源,精準提升教師的技術和工程管理等能力?南山區從高新技術企業、咨詢管理公司等企業單位,引入工程師等專業技術人員,針對創新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開展高新技術通識、工程管理等培訓。蛇口育才教育集團太子灣學校教師藏珊珊和企業技術人員合力,建設特色科創課程,指導學校3D打印社團。
南山區不但邀請多名國內創新教育專家,開展了100多場區內培訓,還多次組織創新教育教師赴上海等地開展專項培訓。南山少年創新院更以課程實施能力和創新發明指導能力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教師培訓。
南山區鼓勵創新教育教師通過申報課題等方式,強化實戰鍛煉。南山區還啟動“啟明星計劃”,推進精英教師團隊在項目開發中抱團發展,成立科研共同體,并將其打造成創新教育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孵化器”。此外,南山區邀請知名企業界高管、工程師等,對教師申報、建設的項目開展專項指導。
融合式、參與式課程引導學生動手創造
如何定時定量為家里的花澆水、施肥?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中學學生張佟進行多次實驗、組裝,制作了太陽能自助澆花系統,取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受益于學校開設的創造力、STEAM創客等課程,張佟從“科學小白”成長為“科技小達人”,獲評第十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
“南山區鼓勵學校以啟發、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重點,設計開發豐富的創新教育課程。”楊珺表示,南山區通過分層推進,引導區內中小學校開展項目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統整課程等教學改革,努力實現科技創新教育全覆蓋。其中設計思維、軟件編程、物理計算等五大技能訓練,對于提升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幫助很大。南山區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編班,學生從五大技能訓練方向中自主選擇。
在“蘇州園林·中國傳統科技”統整項目課程上,教師給學生發放蘇州園林積木,讓學生在動手組裝中,了解蘇州園林內外空間構造特點。學生陳虹曦從中深入認知了蘇州園林的建筑特點,寫下了學習心得。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南山)第二實驗學校推進的這項教學改革,提升了學生空間設計等思維能力,也應用了說明文寫作技法。
有些學校創新教育和學科教學是平行線,未能縱橫連接。如何讓兩者相融相促呢?南山區推動科技教育學科化與學科教學科技化,鼓勵學校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區內很多中小學校開發、整合各學科的創新教育資源,通過跨學科課程,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如何提升科技創新課程的趣味性、參與性?到任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團第四小學科學組組長后,任偉自2010年就在科學課中推進項目式、STEAM學習。他還推動學校開設小實驗家、無人機等社團,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科技體驗活動。
政校企共同打造“沒有圍墻”的創新教育
“我學到了編程,學會了邏輯運算,有了團隊合作意識,從一個膽怯的小孩成長為一個自信滿滿的少年。”陳東釀畢業于南山實驗教育集團白芒小學。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通過南山少年創新院的“學習創新能力”等課程提升自己。他獲評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作品被評為“一等獎課題”。
南山少年創新院由南山區教育局、共青團南山區委員會、中科院深圳先進院三方聯合打造,聚合教育、科技、文化、經濟等領域的科技創新資源。南山少年創新院作為重要牽頭單位,引入“柴火創客空間”等創新團隊,面向全區中小學生開設創新課程。南山少年創新院作為區域創新教育“強引擎”,正以“聚能環計劃”“輻射圈計劃”“小院士計劃”“創客經理計劃”為主,著力推行“一加六”計劃,打造科技創新人才“孵化器”。
作為創新高地,南山區擁有4000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聚集著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如何將豐富的創新資源轉化為創新教育資源?“科創教育應是政府、學校、企業等多方參與的‘大合唱’,而不應是教育系統的‘獨奏曲’,聚力聚智才能打造出‘沒有圍墻’的創新教育。”據楊珺介紹,南山區政府、企業、學校等多方強化協同,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推動人工智能教育聯動發展。南山區推動每所高中至少與一家區內知名高新技術企業,建立創新教育技術合作關系。南山區現已從區級層面,與騰訊、大疆等高新技術企業共建了26個學生實踐基地;成立了大學城實驗學校聯盟,與高校共享圖書館、師資等資源。
南山區教育局還積極引入科研機構的創新教育資源。南山區教育局與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共同創辦了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實驗學校,學校依托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的科研、人才、平臺等優勢,強化科教融合。自2016年開始,在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支持下,一支由博士、博士后等組成的校外科學教育師資團隊,開設“博士課堂”,已進校為學生講解500余課時的科學課程。
“創新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有‘土壤和環境’,南山要形成科創文化,還要實現成果輸出,致力于打造螺旋式上升的科創教育生態體系。”楊珺舉例說,南山區連續多年舉辦教育科技節、創客節等,鼓勵師生積極展示小發明、小論文等成果。
近4年,南山區共有173名學生獲評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數量占深圳市一半以上。南山區小學四年級學生的科學創新意識、科學學習興趣等指標,領跑深圳市。南山區中小學生孵化了一批發明專利,形成了一批好課題,量產了一批創新產品。其中南山區小學生研發的“兒童健康智能書包”,已實現量產投放市場。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03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