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元宇宙塑造師生關系新范式

發布時間:2022-10-13 作者:馮博 來源:中國教育報

我們生活的時代正在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業態,加快了對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實踐方式和時空的重構。在此背景下,元宇宙概念橫空出世。

面對奔涌而來的元宇宙浪潮,教育領域積極應變,因應信息革命的新變化新趨勢,探索將元宇宙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探索構建教育元宇宙這一嶄新的教學樣態和學習場景,打造富有未來性的教育新范式。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元宇宙?它較之以前的教育技術有何獨特性,給教師、學生和師生關系又會帶來怎樣的風險和挑戰?我們應該如何研判和應對這一新的學習革命和教育變革?研討這些問題,對于促進元宇宙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開創信息時代教育新形態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元宇宙中師生關系的打開方式

元宇宙是對新一代網絡通信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數字孿生等各種新興技術的規模化融合。隨著元宇宙技術的不斷成熟及其應用的不斷拓展,國內外許多教育專家學者開始關注并探討元宇宙在教育領域的潛力,催生了各式各樣的教育元宇宙。例如,人們通過增強現實、混合現實、虛擬現實、擴展現實等交互技術,構建起多種多樣的在線教育場景,進一步豐富了情境性教學的方式和手段;通過5G、Web3.0等新型通信技術,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的跨時空共享,進一步拓寬了增進實現教育公平的平臺和路徑;通過機器學習、數字孿生等技術,打造虛擬與現實交織、信息與思維聯結、知識與情感互動的智慧教育場域,進一步提升了廣大師生投身創新創造的意識和能力。

隨著教育元宇宙從理論概念轉化為實踐應用,學校教育將會在未來逐步打破信息符號、時空場域和實體局限,呈現出更具泛在性、開放性和精準性的實踐樣態。教育元宇宙的廣泛應用與學校教育樣態的深刻變革,也為師生關系賦予了新的更具合理性的打開方式。

第一,促使教育資源配置更趨便利化。在傳統學校教育中,教育資源配置往往受制于學校空間限制與課程設置的時間束縛,從而使師生關系只能發生于“此時此地”。教育元宇宙則打破了學校、課堂、家庭的時空界限,消除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物理距離和權力鴻溝,使教育資源可以更為集中地圍繞師生之間的約定而分布,使師生關系可以在任意時間和空間進行締結,使教學過程更加關注知識傳遞和情感體認,從而實現“處處可學、時時能學”。

第二,促使教學實踐過程更趨沉浸化。教學過程是師生關系得以建立的實踐基礎。在傳統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掌握著教學過程的主動權,學生則更多處于被動地位,教學過程很容易成為“我說你聽、我打你通”的單向灌輸。而在教育元宇宙中,借由數字孿生、渲染技術、觸摸感知技術等,現實的教學過程將會變成具體的可知可感的數字信息,現實的教學場景將會變成高度逼真的虛擬場景。在這一場景中,學生可以直接參與教學內容的創制和調整,也可以通過與教師的深入互動,增強自身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代入感,從而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有機聯動的沉浸化過程。

第三,促使教學效果評價更趨科學化。教學效果是評價師生關系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在傳統學校教育中,教學效果的評價權往往由教師所掌握,教學效果的評價往往取決于某一時間點上的學生成績。然而在教育元宇宙中,借由相應的身份系統、社會系統和經濟系統,教師和學生都可以作為評價主體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同時,通過檢測師生穿戴設備及其采集的生物數據,還可以對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開展情緒識別、知識受益、價值認同等分析。這種評價方式有助于彌補傳統教學評價的短板,有助于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學習素養的共同提升。

第四,促使教師和學生關系更趨平等化。隨著教學資源配置、教學實踐過程、教學效果評價的調整,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將發生深刻變化。與以往各類在線教學方式相比,教育元宇宙的突出特點在于,它破除了師生因身份認證和使用權限而帶來的資源壟斷,彌合了師生基于階級、地位、職業等差異而產生的權力鴻溝,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以平等的身份成為元宇宙的“聯合創始人”。從更深層次來看,教育元宇宙中的師生身份并非固定不變的,教師不再是教學權力的絕對擁有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陪伴者和督促者;學生也不再是絕對被動者,而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和自我學習的主人,由此師生關系將更具民主性、平等化特征。

教育元宇宙中師生關系面臨的挑戰

作為一種方興未艾的嶄新教育形態,以虛實交融為主要特征的教育元宇宙,擁有以往教育技術難以比擬的變革效應。正因如此,我們在探索過程中必須深入研判其可能存在的教育隱患,積極應對教育元宇宙可能給師生關系帶來的嚴峻挑戰。

挑戰師生關系的知識基礎。師生關系的確立建基于教師和學生在知識基礎上的差距。“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教師相對于學生而言,既有先行“聞道”的知識優勢,又有專攻“術業”的經驗積累。然而在教育元宇宙中,學生習得掌握知識的途徑和方式更加依賴于通過外接智能裝置完成知識的無限量存儲和極速計算,甚至可以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經由搜索引擎的“掃一掃”就可以實現“所見即所知”。這種自主化、分布化的認知外包方式,極大提升了學生知識學習的效率,有助于消除前互聯網時代師生關系因知識多寡而產生的權力差距、因信息數量無限與信息處理能力有限而產生的認知差距。在此背景下,如何重塑師生關系的知識基礎,既深入挖掘教育元宇宙的技術優勢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效率,又充分發揮教師的獨特功能和作用以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避免學生因過度沉溺于技術便利而導致記憶能力衰退、推理能力削弱、批判意識喪失,是教育元宇宙給師生關系提出的重要課題。

挑戰師生關系的角色身份。師生關系的確立發端于教師和學生基于現實社會分工所形成的角色身份以及這種角色身份所附著的社會責任和具體內容。相較于現實世界中的師生關系,教育元宇宙的一個突出特點在于對教師和學生的身份角色進行數字化設定,對教師和學生的全部活動進行數字化表達。由此,教師和學生便在現實社會角色身份基礎上獲得了各自的“虛擬身份”。換言之,在教育元宇宙中,教師和學生借助技術既可以對自己的面容、口音和體態特征進行自由編輯,也可以對自己的知識儲備、認知能力、創造水平進行加工調整,從而使師生關系的角色身份不再依賴于現實的社會分工,而是訴諸自我偏好與數字技術的綜合作用,由此所產生的角色身份可謂虛實交融、真假莫辨。這種數字化的虛擬身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真實客觀地反映師生關系,又在多大程度上沖擊和挑戰師生關系賴以存續的基礎,則是需要深入研判和分析的難題。

挑戰師生關系的實踐方式。師生關系的確立依托于教師和學生的交往實踐。這種實踐在現實世界中往往表現為師生之間面對面交流,教師只有付出自己的精神和情感,才能及時準確覺察到學生的內在需要、成長節奏和思想心理變化。然而,在教育元宇宙中,師生之間的交往則不再僅僅依靠語言或肢體動作,而是通過由數字孿生、數字替身等技術構成的知覺系統,感知和研判彼此的數字化虛擬身份和生命體征。如此一來,這種體征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切近或脫離師生的實際情況,這種交往又在多大程度上增進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是教育元宇宙中師生關系面臨的另一重要挑戰。

挑戰師生關系的價值規范。師生關系的確立遵循一定的社會價值規范。在我國,這種規范既賦予教師以師道尊嚴和道德責任,也要求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是因為師生關系不僅指涉知識的傳授與習得,更肩負著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使命。然而,在以去中心化為特征的教育元宇宙中,學生往往可以不經過價值激勵和奮斗過程,直接通過信息輸入和感官刺激來獲得精神滿足;不經過教師引導,直接通過多種多樣的知識學習來確定自我價值取向。這種虛擬化的生存體驗和學習方式,對于學生而言既是一種游戲化的感官享受,也是一種基于算法推薦的被動投喂,倘若不加以引導和規范,便很容易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給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帶來嚴峻挑戰。

教育元宇宙中師生關系的破局之道

著眼教育元宇宙發展大勢,應對師生關系面臨的嚴峻挑戰,我們要緊緊圍繞構建師生共同體,著力探索新技術革命條件下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全面發展的路徑和策略。

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如果說前現代社會的師生關系是以教師為中心,現代社會的師生關系是以學生為中心,那么教育元宇宙中的師生關系則越來越趨向于以學習為中心。換言之,在教育元宇宙背景下,師生關系的具體展開,不再是強制性地把學生放置于特定的教育情境,也不是固定化地把學生局限于特定的教育內容,而是把教師和學生作為教育情境與教育內容的共同創設者,推動師生關系實現從“教授”到“學習”、從“分離”到“融合”的發展和躍遷。具體來說,就是要圍繞學習內容引導教師和學生通過相互協作實現共同進步,通過各種推薦算法獲取飽和度較高、價值性較大的教育信息。同時,還要通過虛擬現實課堂、模擬教學環境,明確教師和學生的數字身份及其相互關系,確保師生雙方都可以即時即地、相輔相成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要堅持用創造激發創造、用發現引導發現,引導師生在互動協作中完成從知識到技能、從體驗到認知的過渡和飛躍,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

構建師生情感共同體。教育元宇宙是一種注重具身學習和感知體驗的教育教學形態。在教育元宇宙中,教師和學生與其說是一種基于知識鏈接的社會關系,不如說是一種基于共同價值觀和深層次情感互動的情感共同體。這種共同體得以建立的前提,在于師生雙方同時在場,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并感同身受。為此,要深入理解和運用元宇宙技術的去中心化分布特征,通過打造形式多樣的虛擬教學場景,確保師生都能以平等的姿態深度介入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推動師生關系從以地緣、學緣為基礎的師承范式,走向以興趣、愛好、認同為核心的情感范式。同時,要廣泛運用大數據技術和算法技術,研究甄別不同教師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通過制定精準畫像和翻轉課堂,實現標靶式的情感喚醒,從而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激發起更為深層、更為持久的情感共鳴。

構建師生道德共同體。教育元宇宙憑借去中心化的網絡連接和教育資源的便利化配置,有望緩解現實世界長期面臨的教育利益的稀缺性、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性等難題。在教育元宇宙中,師生交往的道德規范盡管沒有絕對權威的裁判者,但經由師生共同協作所創制的虛擬教育教學情境,并不是脫離教育本質、毫無價值規約的“道德飛地”,而是現實社會關系及其價值觀念的投射和延續。有鑒于此,要切實做好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政策對接,加強社會核心價值與網絡倫理道德的規范對接,探索構建看似無形、實則有意的虛擬教育場域,確保每個“入場”的教師和學生都能切身感受到該場域的價值立場、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都能根據該場域的具體要求適時主動地調節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要將教育元宇宙中的師生關系,牢牢建基于共同的道德理想和行為標準之上,通過繪制線上與線下相互連接、虛擬與現實相互融通的“道德同心圓”,引導師生凝聚形成共同的道德力量。

(作者單位系東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CKS067]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2年10月13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日韩精品免费电影| 波霸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地址|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色妞www精品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内射一二三AV| 久久精品美女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7亚洲午夜a|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久久精品男人影院| www.午夜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 | jizz国产精品jizz中国|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第一页爽爽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97|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人成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色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中国精品18videosex性中国|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AV|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