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手記】
10月16日,我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二十大所作的報告。
此時此刻,耳畔仍縈繞著經久不息的掌聲,臉是熱的,心更是熱的。此時的我倍感驕傲、備受振奮、倍添信心,報告中的話語,句句直達心底。
筑夢十年,砥礪前行。我的家鄉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曾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現在,家鄉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了小康社會,群眾都住上了安居房、喝上了干凈水、用上了穩定電,看病、上學都有了保障。蔬菜、柑橘、茶葉、中藥材、魔芋、種業等特色產業集群,讓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的4819元逐步上升到了如今的13448元。
但是最讓我感到欣喜的,永遠是教育事業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長陽全縣農村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校園成為鄉村最美的風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率和鞏固率達到10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1%,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9.3%,城鄉教育差距進一步縮小,教育均衡化程度大幅提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作為一名山區教師,我感到格外振奮,同時也對我所從事的助學事業更加充滿信心。
1991年,我從師范院校畢業后到當時全縣最偏遠的黃柏山鄉支教,“不能讓一個孩子失學”成為我最樸素的想法。2005年,我用全學區僅有的一臺電腦聯通了山外的愛心,開始了“英子姐姐”網絡助學之路。如今,“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已經從一個人發展到一群人,資助學生突破4600人,資助金額達3000萬元。
過去我投身網絡助學,是為了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有學上”,現在這個目標已經實現。2012年到2021年,我國義務教育在實現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發展,成為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教育公平”“均衡發展”被反復提及,并成為一個個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
十年來,長陽全縣公辦幼兒園從2所增加到16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從11所增加到20所;實施義務教育“全面改薄”、農村教師周轉宿舍、現代職業教育提升計劃等項目建設工程,辦學條件大幅改善;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農村學校也有了縣級名師。2016年以來,長陽有22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這其中也不乏接受“英子姐姐”助學的孩子。
我相信,隨著教育公平理念的落地生根,“山窩窩飛出金鳳凰”將不再是少數人的幸運,教育發展成果將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我將繼續銘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愛心助學的道路上繼續守護孩子們的夢想,讓山里的孩子擁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
《中國教育報》2022年10月17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