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防范未成年學生涉網絡犯罪 學校大有作為

發布時間:2022-12-14 來源:中國教育報

 ■以案釋法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 中國教育報刊社 合辦

   案件回顧

2021年暑假期間,剛滿17周歲的高中生小尹在網上結識了向某,并逐漸了解到向某正在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詐騙。聽說只需為向某提供簡單幫助便可獲得不菲“收入”,小尹有些動心。在向某引誘下,小尹向其郵寄了自己名下的中國農業銀行卡及其綁定的手機卡,并收取向某500元微信轉賬費用。此后,小尹的銀行賬戶被向某用于電信網絡詐騙,涉案金額高達1370萬元。案發后,小尹認清了自己行為的性質及嚴重危害,主動認罪認罰。檢察機關考慮到小尹是初犯、偶犯,系受他人引誘實施的犯罪行為,主觀惡性程度不高,且悔罪態度良好,決定對其開展附條件不起訴監督考察。在6個月的考驗期內,小尹正常到校讀書,檢察機關則與其父母和學校共同對小尹進行幫教??简炂跐M后,小尹因遵紀守法、服從監督、專注學業,被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決定。

專家釋法:程林

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講師

浙江省法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未成年人涉網絡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明知他人正在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詐騙,仍受獵奇、逐利等心理驅使為其提供幫助,由此淪為失足青年,所幸經過幫教,順利回歸原本生活軌道。此案并非個例。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21)》,2019年至2021年全國檢察機關分別起訴未成年人涉嫌利用電信網絡犯罪2130人、2932人、3555人,同比分別上升37.65%、21.25%。

未成年人發生涉網絡犯罪有多重因素:一是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自律性不夠強、分析甄別網絡信息的能力不夠高;二是未成年人法治意識不強,有些未成年人對涉網絡犯罪行為的性質存在誤解;三是不法分子蓄意利用,利誘、教唆、脅迫其參與涉網絡犯罪。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的共同責任。學校是未成年學生學習、社交的主要場所,未成年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行為習慣養成均會受到教師、同學的較大影響,故而預防未成年學生涉網絡犯罪,學??梢园l揮積極作用。

第一,健全用網管理制度,把好未成年學生觸網入口關。學校應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等有關規定,結合教育部等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完善校內教育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學生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校園或課堂的條件、利用網絡開展教學活動的實施細則、提供互聯網上網服務的內容要求與安全保護措施、對學生進入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與沉迷網絡行為進行預防和干預的具體舉措等,形成覆蓋全面、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學生涉網行為管理規范,在源頭上降低未成年學生涉網絡犯罪發生的可能性。

第二,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提升未成年學生網絡素養。圍繞未成年學生應具備的網絡安全意識、文明素養、行為習慣和防護技能等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可以借助專業力量,系統分析未成年學生不良網絡行為的表現形式、形成原因和發展趨勢,未成年學生參與涉網絡犯罪的主要類型及誘因、過程與結果,對未成年學生進行系統的網絡安全、網絡文明和防止沉迷網絡教育,增強未成年學生對網絡信息的獲取和分析判斷能力,教育未成年學生對不良網絡行為習慣以及因此誘發的涉網絡犯罪、相應的法律責任進行清醒的認識,引導未成年學生主動規范網絡行為。

第三,提升法治教育效果,筑牢學生思想防線。通過介紹和剖析典型案例,向未成年學生系統講解電信網絡詐騙、網絡傳銷、網絡賭博、網絡黑客、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等常見涉網絡犯罪的基本特征和發生過程、犯罪構成與法律責任,特別是不法分子利誘、教唆、脅迫未成年學生參與該類犯罪活動的常用手段,以及未成年學生收到不良信息或受到利益誘惑時克服僥幸、逐利等心理影響的有效方法,不斷提高其警惕意識,避免學生因無知和大意而被卷入涉網絡犯罪。充分發揮法治副校長作用,及時向法治副校長反饋學校在預防犯罪特別是預防未成年學生涉網絡犯罪、法治宣傳教育方面的需求,配合法治副校長開展相關工作,提升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四,加強學生教育管理,及時遏制涉網絡犯罪苗頭。對有沉迷網絡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進行必要的教育管理。對于拒不改正或情節嚴重的未成年學生,還可以按照規定予以訓導、安排其接受專門的行為規則教育等。對于已受到利誘、教唆、脅迫且有參與涉網絡犯罪行為傾向的未成年學生,要予以制止,及時遏制涉網絡犯罪苗頭。

第五,積極參與考察幫教,引導涉罪未成年學生悔罪改過。對于已經參與涉網絡犯罪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秉承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充分發揮教育作用。對于處在附條件不起訴監督考察期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既要盡可能為其提供適當的就讀環境,幫助其逐漸走上學習和生活的正軌,又要結合實際為未成年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導和就學幫扶,避免其因遭遇困難而自暴自棄甚至重新犯罪。同時,還要注意觀察未成年學生的心理、情緒、行為變化,全面了解其受到感化、接受矯治教育的效果,及時調整幫教舉措,促進涉案未成年學生考驗期滿后,能夠脫離涉網絡犯罪的陰影。

第六,做好聯動機制建設,構建未成年學生保護網絡。學校作為學生、家庭、社會的重要聯結點,可以積極主動作為,推動家、校、社一體化涉網絡犯罪預防聯動機制建設,為未成年學生健康成長編織更為嚴密、溫暖的保護網。學??梢约訌娕c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溝通,及時告知學校預防學生犯罪教育工作情況,互通學生心理、行為表現情況,發現未成年學生沉迷網絡的,要與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共同進行教育和引導,幫助其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此外,學校還可以結合實際,將家長避免孩子沉迷網絡的需求,與婦聯、關工委、團委、社會組織等能夠提供的專業、公益服務對接起來,定期舉辦以網絡素養提升、涉網絡犯罪預防等為主題的“家長課堂”,共同培養未成年學生良好的網絡行為習慣。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14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午夜成人版 |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91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 黑人巨大精品播放|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av|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2019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 香蕉伊思人在线精品|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精品入口91| 国产精品伦理一二三区伦理|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影视|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99热在线精品播放|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自慰 |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语自制 | 精品香蕉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永久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