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把大歷史觀融入思政課程

發布時間:2022-12-29 作者:薛俊清 黃翠翠 來源:中國教育報

培育學生的大歷史觀進而增強歷史自信,是“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黨史教育常態化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就高校本科階段五門思政課程而言,要打破專業壁壘,將大歷史觀融入課程的內容體系、教師的敘述方式、學生的認知轉化等重要環節,每門課程的教師要在接力中明確自己的位置與作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下簡稱“原理”)課中的大歷史觀教育具有正本清源的本體論意義。用大歷史觀這一新概念、新語境“活化”唯物史觀的重要內容,讓學生有更具象的體驗;同時用唯物史觀基本原理“深化”大歷史觀,體現“以學術講政治”的理論魅力。具體到課程內容上,一方面要正向切入,講清楚在社會基本矛盾的推動下人類社會形態的更替,特別是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各民族的歷史轉變為世界歷史,這是唯物史觀大歷史的表現形式;講清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個體有意識的物質活動形成歷史的合力,這是唯物史觀大歷史的動力;另一方面要反向澄清,讓學生從西方大歷史觀的錯誤語境中矯正過來。如美國漢學家黃仁宇獨創“Macro-history”(大歷史)這一英文名詞,開辟出一條從微觀考察到宏觀把握、從表層觀察到深層透視、將宏觀視野引入中國歷史研究的新路徑,他的《中國大歷史》《萬歷十五年》等曾引發關于“中國現代化道路向何處去”“傳統文化與中國的現代化轉型”等討論,但其哲學立場受康德影響,認為歷史是“大自然的一項隱蔽計劃”,所以有先驗唯心論的傾向,要立足唯物史觀進行理性批判。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中的大歷史觀教育具有把握思想進程的認識論意義。“概論”課在大課程體系中有雙重地位,與“原理”課是理論的應用與發展即思想進程的內部關系,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課則是思想進程即邏輯與歷史的“外部”關系。由此,一方面要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講清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唯物主義大歷史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另一方面,“概論”課中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應于“綱要”課程中百年黨史的四個歷史時期,關聯于中國近代史、中華文明史、世界史,所以二者結合可實現論與史的互釋效果。作為一種敘述框架,大歷史觀強調從歷史的長時段、社會的寬視角、人類進步的高站位看問題。如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創立條件的敘述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維度、新時代的社會維度、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維度展開;其歷史地位的敘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要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長度中明晰其定位;“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要從人類文明的坐標中確定其價值。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中的大歷史觀教育具有把握歷史進程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的方法論意義。與一般歷史研究注重歷史細節與史料的考證不同,“綱要”課的本質是一門思想政治教育課,通過以歷史貫通講政治,以歷史事實講理論。將“概論”課中的基本結論、重要理論觀點融入歷史敘述,畫龍點睛,論從史出,以歷史邏輯呈現理論邏輯,幫助學生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選擇了改革開放。所以,大歷史觀是“綱要”課教材內容的展開視域,也應成為教學敘述的方法論自覺。首先,用大歷史觀總結黨百年奮斗的歷史進程和重大成就,引導學生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主題。其次,大歷史觀教育將歷史事件置于歷史長河審視和把握,溯其來源,觀其波瀾,察其流向,強調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系,從歷史事件發生的當時環境和因素去考察歷史,明確歷史事件的真相。所以要引導學生用大歷史觀把握主流和本質,正確理解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包括其中的失誤和曲折。最后,大歷史觀教育重視歷史發展的客觀性、連續性和階段性,既反對割斷歷史,也反對虛無歷史。要引導學生分析各種盲目否定歷史以及各種丑化詆毀英模人物的現象,揭示歷史虛無主義否定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否定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成就和歷史意義、顛覆對歷史人物科學評價的實質。

“思想道德與法治”(以下簡稱“道法”)課中的大歷史觀教育具有以歷史自信涵泳人生觀、價值觀的修養論意義。該課程的獨特性在于偏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化,集中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本質要求。在“道法”課中,作為敘述框架和視角的大歷史觀退為背景,而歷史自信的培養成為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基礎。課程的基本邏輯是以人生觀為核心,內形于理想信念、中國精神、價值準則的引導,外成于道德品格的錘煉、法治素養的提升。人生觀教育要通過人生觀與世界觀、歷史觀的辯證關系,強化歷史自信作為歷史主體對民族、國家、政黨歷史的信心和信念,對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成就出彩人生的重要意義;理想信念教育要從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三者關系出發,強化未來理想、現實選擇與歷史自信的不可分割性;從歷史自信來源于對歷史的正確認知和評價,來源于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出發,強化歷史自信與“四個自信”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弘揚中國精神的教育,要強化歷史自信既是對奮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對奮斗精神的自信,中國精神是歷史自信的動力之源。此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教育,既要體現吸收借鑒人類文明成果的大視野,也要體現對自身歷史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自信自覺。歷史自信是政黨自信與國家、民族自信的交織,是歷史自信與現實、未來自信的統一,也是與歷史憂慮、歷史反思的結合。

“形勢與政策”課中的大歷史觀教育具有培養歷史思維和歷史技能的實踐論意義。在大課程體系中,“形勢與政策”課如球場中的“自由人”,以其靈活性、時效性、熱點性在大歷史觀和歷史自信培育中發揮著獨特作用。一方面通過具體中央文件、會議精神的解讀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另一方面在特定情景、事件的分析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技能,進而在豐富歷史認知、培養歷史思維、把握歷史主動中形成高度歷史自信。

(作者單位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2CX04021B]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29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精品福利视频第一| 经典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有码|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国产精品专区第二|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最新 国产 精品 精品 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bv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91久久精品国产91性色也|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 53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mp4|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文|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A∨免费精品视频| 精品久人妻去按摩店被黑人按中出|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久|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xxxxbbbb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91精品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不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