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日前在第七屆語言服務高級論壇上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2)》《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2022)》《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2)》《粵港澳大灣區語言服務發展報告(2022)》等首發。
2021年,中國語言生活豐富多彩、生機勃勃。中國共產黨在接續奮斗中迎來百年華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提出“全面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鄉音鄉語助力黨史教育,網絡“清朗”行動提升語言文明,中文走進太空,智能手語主播亮相央視頻,反詐宣傳語出新又入心。國際中文教育活動豐富多彩,多方助力海外華語傳承。智能信息平臺語言服務適老化情況、城鎮化進程中“新市民”的語言生活、地鐵播報語言等一系列調查,反映中國語言生活的不同方面。
2021年,語言政策研究涵蓋黨的語言文字事業百年成就與經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國家話語能力、新時代外語教育改革與發展、海外華語傳承、應急語言服務、區域語言產業、語言學學科建設等議題,體現了問題驅動和家國情懷?!吨袊Z言政策研究報告(2022)》還介紹了有關科研基金語言文字類課題立項、重要學術會議舉辦等情況,專題研究了新中國語言規范研究與實踐、教材語言研究的緣起與發展等。
《粵港澳大灣區語言服務發展報告(2022)》是我國首部區域語言服務專題皮書?!痘浉郯拇鬄硡^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三年多來,語言服務在促進大灣區互聯互通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在人文灣區、智慧灣區、健康灣區、生活灣區以及教育和人才高地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彰顯了大灣區多元化、國際化、智慧化和人文性的語言服務特色。語言文化服務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建設,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在各類學校廣泛組織,城市語言景觀各具特色,地名用字用詞記錄地理變遷和歷史文化發展?!痘浉郯拇鬄硡^語言服務發展報告(2022)》深入調查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城中村居民等不同群體的語言教育和語言融入服務,體現了大灣區的人文精神。語言技術服務賦能大灣區智慧城市群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語言服務發展報告(2022)》重點關注大灣區智慧政務、智慧文博、智慧旅游等方面的成就與經驗,梳理分析互聯網應用中的語言服務方式,調研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對智能產品與應用軟件中語言服務的適應程度。應急語言服務助力健康灣區建設,香港開發語種豐富、各具特色、功能互補的系列抗疫專題網站,澳門開展語種、形式和主體多樣化的抗疫語言特色服務,廣州面向外籍人士開展多語抗疫服務,深圳構建“一網兩微三電”語言服務平臺。
近年來,世界語言生活圖景紛繁復雜?!妒澜缯Z言生活狀況報告(2022)》重點關注與世界語言治理高度相關的八個國際組織,特別考察了與全球抗疫緊密關聯的在線語言教育、語言服務行業的發展狀況。本年度的報告依然保持客觀報道的敘述風格,系統呈現世界各大洲的重大語言生活動態,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世界語言生活。
《中國教育報》2023年01月04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