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論
系統觀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要全面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增強全局意識;要深刻洞察報告各部分之間的關聯,增強協同意識;要準確把握報告的方位坐標,在史、勢、局、律中尋找前行方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從總體結構到15個部分,處處閃現出系統觀念的思想基礎和工作方法。
系統觀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戰略思維等五種思維,是作為領導干部應具備的政治領導本領提出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強調,“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并將其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時,提出了“六個必須堅持”,其中之一是“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在“六個必須堅持”中具有基礎性支撐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系統觀念里,又提出了包括戰略思維居首的七種思維。
比較可見,系統觀念涵蓋了戰略思維,而且將思維形式提高到觀念意識,成為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上升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
系統觀念就是研究事物相互關系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理念。黨的二十大報告是這樣闡述“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的:“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推進改革發展、調整利益關系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要善于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
這段闡述有四層意思,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二是問題導向,三是五種關系和七種思維方式,四是科學思想方法。這一理論進路,生動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兩個結合”,以全新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全面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增強全局意識,特別是增強對“兩個確立”“兩個維護”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黨的十九大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邏輯主線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統一于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
黨的二十大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報告15個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就是與主題、與中心任務的關系。反復通讀會發現,報告總體結構還有一個內在邏輯,即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系統觀念的整體性原則要求我們,在研究系統的各個部分時,應始終把部分放在整體中研究,把著眼點放在全局上,部分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系統的整體要求。
理解了報告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我們就能夠深刻理解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準確把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就會自覺將教育事業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大局、格局中去思考。
深刻洞察黨的二十大報告各部分之間的關聯,即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增強協同意識
黨的二十大報告各部分之間緊密相連、有機統一,系統觀念貫穿其間,并將各部分聯結為有機統一體。
系統觀念貫穿于報告的各個部分。凡是戰略、布局、體制、體系等,都屬于系統的范疇。比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等,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系統觀念,運用系統方法的集中體現。
系統觀念將多個子系統連為一體。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連為一體,作為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系統觀念,運用系統方法的集中體現。如報告關于職業教育有三句話:“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這三句話是把職業教育放在教育內外系統關聯中來講的。
系統觀念有個非加和原則,大意是說,由各要素組成的整體,具有不同于各要素簡單相加的新效能。我們必須增強協同意識,在協同中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各個獨立模塊形散神聚,存在著內在關聯性。黨的二十大報告在不同部分表述的,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七個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的“六個必須堅持”等,具有內在關聯,需要融會貫通理解。
除了上述關系,堅持系統觀念還要把握好當前和長遠等關系。比如,大會中心任務與“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的關系、大會主題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關系等,就是當前和長遠的關系。
準確把握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方位坐標,在史、勢、局、律中尋找前行方位
戰略思維的要義有三句話,看事情、想問題站得高(全局性),看得遠(鑒往知來、預見性),悟得深(規律性)。
戰略思維方位坐標體現在,高的背后是局,大局、全局、格局、棋局;遠的背后是未來趨勢和歷史經驗;深的背后是律,即規律。這個理論模型即在史(歷史)、勢(趨勢)、局(全局)、律(規律)中尋找前行的方位。
依此模型,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方位坐標由橫軸和縱軸交織而成。橫軸方位系統有歷史方位、未來方位,表明由何而來、現在何處、走向何方。縱軸由高度和深度組成,高度體現全局,深度反映規律。
橫軸,有歷史方位和未來方位。
歷史方位主要體現在,“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正信心百倍推進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等。
未來方位主要體現在兩步走戰略和對局勢的分析以及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個重大原則。
勢的分析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同時,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性問題,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重大原則,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
第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決定了人類前途終歸光明。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取決于各國人民的抉擇。”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縱軸,反映高度的局和深度的律。
反映高度的局主要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民族復興全局和世界百年變局、大會主題、使命任務等。
反映深度的律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概括了這一思想的主要內容,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豐富發展。
毛澤東同志指出:“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依托黨的二十大方位坐標圖,我們就可以在史、勢、局、律的方位坐標中,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尋找前行的“位”。
(作者系中國教育報刊社原黨委書記、社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1月05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