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后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進行的再一次戰略謀劃和制度部署,為高等院校科技創新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在新時代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偉大歷史進程中,西部高等教育必將迎來重大機遇。農業高等院校肩負著解決“三農”實際問題、參與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系統修復與治理、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培養更多更好鄉村振興優秀人才的使命擔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必須立足“三農”工作實際,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把雙腳扎進泥土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開展有組織科研,爭做科技創新“兩軍”,深入推進科教興國戰略實施。
面向“三農”,構筑農科人才集聚高地。西部農業高等院校要把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堅決扛起中國式現代化事業賦予高等教育的時代責任,立德樹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廣攬人才,以更加優厚的待遇吸引人才,以更大的事業發展平臺留住人才,以更加靈活的體制機制用好人才,努力鑄就一支有知農愛農情懷、強農興農擔當的高質量人才隊伍。
“五育并舉”,深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西部農業高等院校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通過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大力培育具有“三農”情懷、開拓精神、實踐能力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農科人才。要想方設法構建完善“五育并舉”、“三全育人”、產學研有機融合的育人體系,造就“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的拔尖創新人才。
彰顯特色,推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西部農業高等院校要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文明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國家戰略,主動聚焦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和科技力量布局,吸引匯聚領軍人才和青年英才,彰顯優勢學科特色,進一步提升農業基礎研究水平,引領推動農學領域的學術進步。同時,還要不斷強化農業科技研發與應用,使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貢獻獲取支持、以奉獻謀取發展。要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堅持服務“三農”大局,把學術研究始終與服務社會緊密結合,不斷優化創新環境,開辟服務領域,開發發展賽道,培育競爭動能,努力推動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樹立農業高等教育引領服務西部鄉村振興的標桿和樣板。
凝心聚力,推進農業“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與深深牽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向全世界充分展現了我國農業發展的歷史性成就,農業高等院校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力軍,要堅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按照區域農業生產特點,聚焦種業、生物安全、農業面源污染、耕地污染、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智能農機裝備等重大領域共性關鍵技術和“卡脖子”技術,集中優勢科研力量,強化與農業企業、科研機構合作,團體作戰,精準施策,各個擊破,為加快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作者系甘肅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2月27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