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關切的教育事
2月26日,成都暖陽高照,西南交通大學校園里的海棠花已經含苞待放,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
該校土木工程學院2023屆造價工程專業學生曹帥漫步在校園里,感受著春日美好,一股不舍的情緒涌上心頭……再過幾個月,他就要告別校園,踏上工作崗位。去年11月,曹帥順利與心儀的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簽約,成為班級里第一個找到工作的應屆畢業生。
“盡早確定就業方向,了解企業和行業的需求,練好自己的內功。”回憶自己的求職經歷,曹帥歸納了幾個順利就業的關鍵因素。而每一個要素,除了自身努力外,離不開學校的有力“助攻”。
助攻一:生涯規劃的“引路人”
“我在大二就確定了就業方向”
考研還是就業?這是每一名畢業生面臨的抉擇,曹帥也不例外。
2019年,剛升入大學,曹帥和同學們一樣,開始憧憬未來的學習生活。雖然才大一,但他已經有了較為長遠的規劃:“讀研后再就業吧,這樣選擇面更廣,平臺也可能更高。”最初,他心中有考研的想法,父母也抱有同樣的期待。然而,第一個學期下來,他發現專業學習并非想象的那么簡單,期末有一門課甚至踩著及格線“飄過”。
考研的決心有些動搖了,未來的方向也有些迷茫:這門課會嚴重影響我的平均績點,保研不可能了。考研我能一次成功嗎?我是不是更適合畢業后直接就業?
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困擾著曹帥。輔導員李雯看在眼里。一次,作為輔導員助理的曹帥完成工作后在辦公室休息,李雯趁機和他談心。
“不能簡單地認為考研更好或者就業更好,一定要考量什么是最適合自己的……”曹帥一入校就成功申請了輔導員助理崗位,日常工作中,李雯發現他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結合曹帥當時的情況,她建議可以多聽一些生涯規劃課程,了解行業發展動態,慢慢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
那次談話后,在很多生涯規劃講座和課堂上,總能看到曹帥的身影。他也積極爭取與老師、企業代表以及校友交流的機會。大二上學期,曹帥堅定了自己直接就業的目標,而且確定了就業方向:選擇偏向工程管理類崗位。
“許多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問題在于方向不明確,如果及早確定方向,就業會順利很多。”西南交大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黃春蓉說,調研發現,像曹帥這樣能及早明確就業方向的學生其實不多。“所以,及早、及時地提供相關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非常重要。”
“哈嘍,大家好,關注老董不迷路。”在西南交大,曹帥和同學們都知道這個火爆的視頻號。這是西南交大招生就業處對外聯絡科科長董鵬飛開設的線上就業指導平臺。董鵬飛通過實地走訪企業、邀請人力資源負責人交流等方式,從青年學子樂于接受的短視頻入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解答學生們在考研、就業、實習中遇到的諸多疑問。
除了“云端”就業指導外,西南交大還通過在第二課堂開辟就業板塊、專題講座等活動,著力解決學生就業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并在企業聘請生涯導師,聯合校內生涯導師,面向學生開設生涯講座、沙龍、一對一咨詢等,確保學生在生涯規劃和就業選擇上不迷路。
助攻二:專業能力的“加油站”
“我看到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
在西南交大,為了讓學生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和行業的新發展,許多學院從新生入學起就邀請優秀校友回校開展講座,與企業聯合開展活動,并邀請企業參與教育教學。
大三的一次外出學習讓曹帥至今印象深刻。教師帶著學生來到一個項目施工現場,實地了解項目實際施工中的各個環節。曹帥深刻地意識到,學校所學和崗位實際的要求差距很大。
這次短暫的學習后,曹帥又在學校的牽線搭橋下,利用暑期前往一家企業的在建項目實習。企業導師給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看懂圖紙。曹帥發現,比起在學校接觸的單一元素圖紙,在項目實際的工作中,圖紙上包含了土建、給水、排水等要素,還有一些不時修改的備注。
走進企業,深入工作一線,讓曹帥真正了解到了行業發展的情況以及崗位的能力需求。而這樣與企業的聯動,只是西南交大為學生專業能力“加油”的一個方面。
學校依托自身軌道交通領域的學科專業優勢和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在大功率半導體器件領域的產業優勢,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載體,共同開展“功率半導體器件及應用”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2021年,西南交大—中車時代微電子學院獲批進入教育部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名單。迄今為止,在西南交通大學和中車株洲所的共同培養下,“功率半導體器件及應用”新工科專業方向已完整培養了3屆本科畢業生,在讀本科生已按照自然班建制培養,且已向教育部申報增設“功率半導體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后續將繼續圍繞國家重要需求,培養“高、精、尖、急、缺”的功率半導體專業人才。
“我們堅持‘引企入校、到企辦學’,將課堂搬到生產現場,通過學校專業教師與產業專家聯合授課,以工程項目需求為牽引,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打通人才培養和就業的最后一公里。”在西南交大—中車時代微電子學院教授宋文勝看來,曹帥所感受到的差距,正是高校人才培養和就業需要深度聯動的突破口。
“一方面,通過聯合培養讓學生接觸現場,讓學習與工作不脫節;另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國家和行業發展需求,把就業和國家發展需求聯系起來。”黃春蓉介紹,目前,學校已與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中車、京東方等多個行業對口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從師資培養、實習就業、獎學金設置等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引導企業深入參與學校工程教育全過程,同時引導學生正確擇業就業,為服務區域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助攻三:搭建學生與企業的互通橋
“我點對點把簡歷投給了HR”
“沒想到可以直接把簡歷點對點投給HR,也沒想到回復得那么快!”曹帥對自己與中建八局西南公司簽約的速度記憶深刻——通過學院與用人單位組建的供需對接群聊,他3天就完成了簡歷投遞、面試和簽約。
雖然曹帥行動得很早,但最初的求職路并不順利。從去年暑期開始,他先后投遞了多份簡歷,都石沉大海。9月中旬,他才在網上給中建八局西南公司投遞了簡歷。
9月下旬,陸續了解到其他地區高校畢業生接到這家公司的面試通知,曹帥仍然沒有收到通知。正在焦慮時,他了解到學校與企業建立了供需互助交流群。在輔導員的幫助下,他加入了中建八局西南公司的供需關系群,招生就業處的教師在群里介紹了曹帥的情況,企業方看到后很快聯系了曹帥,請他直接把簡歷發到HR郵箱。9月25日,曹帥順利通過了面試。27日,雙方簽訂了就業意向書。
“如果沒有這次點對點的簡歷投遞,我可能就錯過這份工作了。”后來,曹帥了解到,網上投遞簡歷由于企業方篩選工作量大,難免遺漏。學校的供需群無疑拉近了畢業生和企業的距離,是他能順利就業的關鍵。
與企業建立這樣的供需關系群,架起了學生和企業之間的互通橋。類似中建八局西南公司這樣與西南交大建立供需共同體的企業有70多家。
自教育部去年3月組織實施“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以來,西南交大建立了“書記、校長等校領導班子成員+學院領導+輔導員+學生就業聯絡員”的四級就業聯動機制。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及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充分調動教學、科研、校友等各方資源,主動與用人單位深化校企合作交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校企人才供需對接長效機制。目前,通過供需對接,學校已向100余家用人單位推薦了近2000名學生。
近幾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如何促進畢業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是各地各校面臨的挑戰。“學生的求職路可能困難重重,學校應成為堅實后盾,一方面把學生培養好,一方面架起學生與企業間的橋梁。”在西南交大黨委書記王順洪看來,為學生求職做好助攻,是高校面對就業“大考”的應有之舉。
“從普通造價員做起,早日成為優秀的造價師。”對即將到來的職業生涯,曹帥已經開始規劃。他希望自己能踏踏實實工作,為所處的行業、時代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突破就業“三重阻”
本報評論員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也是保就業穩就業的重點群體。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關系到廣大學子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千萬家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
大學生就業幫扶不能一蹴而就,而應及早啟動、全盤謀劃,突出精準、做實做細,用心用情、匯聚合力。在這方面,西南交通大學做了很好的探索,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為其他高校做了表率。求職路上的“三次助攻”,消除了大學生就業的三重阻力,突破了就業路上的三重關卡,每一次都很及時,每一次都恰到好處,可謂切中了高校就業指導幫扶的要點、重點、關鍵點。
如果說確定就業方向、提升就業競爭力、對接企業崗位要求是大學生就業的“三大難”,那么開好生涯規劃課、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暢通崗位對接渠道則是高校精準幫扶大學生就業的“三要件”。難能可貴的是,西南交通大學每一個要件都做得細致扎實、用情用心,無論是輔導員與迷茫大學生的談心,建立企業、校內生涯導師制度,還是讓學生接觸現場,把就業和國家發展需求聯系起來,建立校企供需關系群,都為大學生更好就業賦能。
做好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是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任務。像西南交通大學一樣,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明確就業幫扶時間表、關鍵點、路線圖,才能真正確保每一名有追求、有夢想的畢業生都能在新時代大舞臺上展現青春風采,在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擔起報效祖國的責任使命。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03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