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教育發展共同體助推人才培養強融合

發布時間:2023-03-24 作者:王凱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日,北京市海淀區教委積極推進多種舉措,從建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到試水新時代大中小幼美育一體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再到成立學院路地區教育發展共同體、新的教育集團,將區域內高校、科研院所進一步和中小學進行“綁定”。在教育改革行至深水區、提高教育質量成為核心追求的當下,這種“綁定”有何現實意義?是否代表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未來?這種“綁定”能否以及如何實現育人效能的最大化?這些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和分析。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是搶占發展制高點的關鍵所在,也是必須回應的現實課題。在我國人才培養體系中,長期以來采取的是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并行培育,各自有獨立的培養領域和培養對象。基礎教育為人才奠基,高等教育促人才成長。

2018年新一輪高中教育改革后,高中教育肩負起了“適應高等教育”的使命,高等教育也以“選考科目指定”的方式間接影響了高中人才培養的類型。但整體而言,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上還是一種弱關聯。海淀區教委的系列探索大膽創新,進一步突破了弱關聯現狀。在培養路徑上,從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并行培育轉向“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協同培養;在培養載體上,從簡單的資源流動轉向課程、基地、師資聯動分類精準供給;在培養機制上,從簡單制度安排轉向了多層分類機制建設。以上諸多舉措既帶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也都切中了當前人才培養鏈條中的頑疾和要害問題。

針對人才培養中的“課程斷層”問題,我們看到的是海淀區聯通各學段,建立共同體,逐步破解思政課程的“各自為政”。在海淀區教委的推動下,海淀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正式成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21所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與海淀區60余所中小學組建了共同體。在全國率先成立“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教研組”,推出了一批示范課,在此基礎上設立了思政課教師培訓基地,初步建立了大中小學一體化教師培訓機制,遴選并設立了一批一體化基地校,突破了思政課程的學段壁壘。

針對人才培養中的“資源孤島”問題,我們看到的是海淀區建立基地,匹配機制,優化并活化了各類資源。海淀區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分別簽訂了大中小幼美育一體化建設合作協議,探索在新教育改革框架下美育專業人才的培養體系,在海淀區建設高質量的新時代美育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和培養模式,整合美學、藝術學、教育學等學科資源,加強美育基礎理論建設,建設美育高端智庫。依托高校所聚集的美育資源優勢,通過機制創新盤活存量資源,實現了在美育專業人才培養上高校與中小學的雙向奔赴。

針對集團化辦學落實人才培養的“后繼乏力”問題,我們看到的是海淀區教委延伸大學優勢,促進學校融入,帶動了集團化辦學的內涵發展。伴隨著北京林業大學附屬小學正式簽署承辦協議,承辦海淀區東升實驗小學,北京林業大學附屬小學教育集團進一步擴展。在北京林業大學附屬小學選派優秀管理團隊和優秀教師支持學校的建設與發展,輸入先進的辦學理念、校園文化、課程設置和培訓體系的同時,北京林業大學積極延伸大學人才培養優勢,成立承辦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通過選派年輕教師到學校任教,加強教師隊伍培訓,并開放大學的圖書館、體育館、實驗室等設施,努力實現集團化辦學中高校優勢的有效牽引。

針對人才培養中的“過于同質”問題,我們看到的是海淀區教委建立發展共同體,打造教育品牌,涵養百花齊放的特色發展態勢。海淀區利用學院路學區內有眾多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天然優勢,推動成立學院路地區教育發展共同體。共同體將開放地區優質資源,充分利用、整合學院路獨有的教育和智力資源,加強各校間的互動交流,打造學院路學區的專屬教育品牌,形成學區各美其美的育人特色。

以上海淀區發揮自身優勢、多措并舉,通過空間、資源、基地、機制的系統建設,努力實現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深度“綁定”,為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做好鋪墊,呼應了黨的二十大對人才培養的部署,也契合了教育改革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但這些創新舉措能否持續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還需要時間來檢驗。從增強育人效能來講,還要考慮增加深度綁定的系統性,以此來涵養人才協同培養的新生態。鑒于此,在深度綁定的同時,還需要拉長育人鏈條和拓展人才通道。所謂拉長育人鏈條,就是在人才培養的時間軸線上還需進一步探索“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長鏈條人才培養模式。在聯動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同時,還要拓展至社區,積極建構完善終身學習系統,實現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所謂拓展人才通道,是指在建立人才培養各類通道的同時,還要嘗試突破現有考試選拔機制、建立人才培養新通道。基地、課程、師資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作為培養對象的人才不能有效流動的話,培養通道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24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 麻豆精品不卡国产免费看|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盗摄|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四区| 精品免费人成视频app| 热99re久久国超精品首页|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videossex另类| 老司机福利精品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精品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牛牛本精品99久久精品| 91精品免费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国产精品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毛片真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