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蔣亦豐 通訊員 姚祥燕 馬春紅)最近又到了少年宮春季選課的時段,家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留下街道的王女士在瀏覽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網頁時發現,在留和路上多了一個少年宮浙江外國語學院教學點,不僅地鐵直達校門口,而且只有一站路。“我專門設置了日程鬧鐘,生怕錯過報名時間,這樣的機會太好了。”王女士說。
隨著“雙減”政策的持續推進,素質課程豐富的青少年宮受到家長們熱捧。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雖然竭力拓展課程資源,但“搖號拼手速”“一位難求”等現象依然存在。
留下街道遠離杭州市區,周邊沒有青少年宮資源,學生的報名和接送都是大問題。3月,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和浙江外國語學院聯合打造“家門口的少年宮”,開啟全新“宮校合作”育人模式。
該模式下,青少年活動中心負責制定課程、活動方案,聘請有關專家、名師,實施全過程培訓管理。浙江外國語學院則依托學校體育學科專業優勢,開放教學場地資源,師生參與合作授課,其中不乏奧運冠軍、世界錦標賽冠軍、全國大運會冠軍等。目前,教學點開設了武術、足球等體育傳統優勢課程,還有拉丁舞、高爾夫、藝術體操等藝體類國際化課程。現在開班共50余個,有300多名孩子報名學習。
“之前我帶孫女去市中心學習藝術體操,坐公交來回要三四個小時。”家住屏峰社區的郝奶奶表示,現在少年宮辦到了家門口,讓她輕松不少。五常街道的張女士也有同感,她說女兒上完第一次課之后就不舍得離開,“在大學校園里學習,不僅有優質師資,還能提前感受大學校園氛圍,是童年期非常美好的體驗”。
浙江外國語學院校長張環宙表示,“宮校合作”是學校探索核心素養前置培養的一次試水。作為高校校內教育教學實踐的新基地,可以促進學生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對接。下一步,宮校雙方將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拓展培訓項目種類,預計今年教學點將為近千人次青少年提供藝體類培訓。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28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