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五個特色,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符合世界大勢,體現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論斷并對其進行了深刻闡釋。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五個特色,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符合世界大勢,體現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從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社會發展“兩大規律”理解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色,對于鼓舞動員全國上下堅定信心、銳意進取,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壯舉,也是人類發展的歷史飛躍。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我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我們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信心百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偉大壯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意味著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中國人民將進入現代化行列,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以巨大的人口規模帶動全球現代化向前邁進一大步,推動人類發展實現歷史性飛躍。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中國人民的共同福祉,也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向往。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則以追求資本無限繁殖與剩余價值絕對化為根本導向,兩極分化嚴重,社會矛盾突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可以有效克服資本至上、兩極分化等弊病,全面提升全體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引領形成人類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貧困階層的一致追求與共同向往。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中華文明的賡續繁榮,也是人類文明的豐富發展。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我們將在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的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實現中華文明賡續繁榮。以資本為中心的西方現代化則極力凸顯物質財富的顯著地位,片面追逐經濟和利益增長,未在理論和實踐層面構建精神文明,忽視人的全面發展,導致人的精神坍塌、道德滑坡和價值失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將有效克服西方現代化的精神文明弊病,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中國大地的美麗畫卷,也是人類家園的守護擔當。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大地呈現出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畫卷。西方現代化則完全由資本驅動,環境上實行“先污染后治理”,資源上實行“先消耗再轉嫁”,先后給本國和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造成了重大的環境、資源與生態破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站在人類生存發展的高度,走出了人類永續發展的新路子,是守護人類家園的擔當者和引領者。
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中國發展的正義之舉,也是人類未來的必由之路。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決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那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文明大同世界的基因驅動,是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稟賦選擇,是中國共產黨胸懷天下的使命擔當,也必將成為人類未來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大道,也是推進人類社會更好發展的人間正道。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勝利,不斷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系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總班主任)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04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