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從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來看,“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這就意味著,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和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這就意味著,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也因此得以演進,進而推動文明形態變遷。所謂現代化,就是基于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現代生產力的出現,推動人類文明從古代向現代轉型和發展的過程。然而,不論是生產力,還是整體文明內容,都需要由人來承載。這就意味著,在現代化推動文明轉型過程中,既需要不斷培養與新的文明形態相適應的人才來承擔起新文明建構的任務,又需要不斷推動社會成員適應新文明形態。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致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啟動儀式的賀信中指出的那樣,人類社會需要通過教育不斷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需要通過教育來傳授已知、更新舊知、開掘新知、探索未知,從而使人們能夠更好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是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目標和任務的。因此,也必須圍繞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而展開。
現代教育不僅要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而且還要為現代文明培養合格社會成員。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圍繞文明發展每一階段的中心任務,不斷推動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等創新和發展,成為推動人類文明新形態生成和發展的基礎性工程。
(作者系上海高校智庫·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06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