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物聯網、云計算……今年,北京工商大學國際經管學院專職組織員張煊,每周末都要和學校百余名干部教師在學校信息化交叉課程研修班上探討這些新名詞。張煊說,校園里的數字系統越來越多,熟練運用新技術已經成為崗位履職的基本技能,通過參加系統培訓,加深了對數字技術前沿的了解,能更好地了解學校教改方向和師生教學需求,進一步提升了服務效能。
近年來,北京工商大學主動對接數字時代的人才需求,大力創設校園智慧教育場景,依托校園數字底座、教學一體化平臺和遍布校園的智慧教室,提升教師數字能力,變革課堂教學形態,重塑專業培養體系。“北京工商大學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學校創建‘雙一流’、全面推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戰略路徑,聚焦培養適應數字經濟未來發展的高水平人才,通過數字賦能教與學打開了學校商科人才培養新空間,初步探索出了‘個性需求、能力導向、學習驅動’的商科人才培養新模式。”北京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黃先開說。
智慧教室穿越校園圍墻
輕工科學技術學院生物工程專業大三學生武琦發現,新學期開始,學校所有本科公共教室煥然一新。“老師的話筒變成了移動式的,講臺后的大屏幕不僅能顯示老師的課件,還能鏈接到校外數據庫。”武琦說。
“目前,學校良鄉和阜成路兩個校區112間本科公共教室已經全部完成了智慧教室改造,所有智慧教室的數據平臺直通學校校園數字底座。”北京工商大學數字未來中心主任王博介紹,區別不同專業用途,智慧教室可細分為11種類型。藝術類專業的常態錄播,商科專業的案例全景展示……不同的教學需求在不同類型的智慧教室都能得到數字系統穩定的支撐。
智慧教室對教師教學更大的支撐來自后臺的數據庫。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左敏介紹,目前該校正在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在世界范圍內鏈接優質數據資源庫。對商科學生來說,校友的成功實踐、世界經濟領域最新案例等,都可以迅速引進課堂,讓師生的教與學穿越校園的圍墻,與經濟社會發展前沿同頻共振。
課程建設穿越專業邊界
教學改革的核心最終要落在課程建設上。近年來,北京工商大學發揮工商融合的多學科優勢,嘗試打破專業界限,以課程為中心,重新組織教學資源,促進人才培養模式變革。
在電商與物流學院,左敏講授的“運籌學”是第一門試點課程。“我們嘗試建立課程的知識圖譜,即一個由核心知識點為‘干’,特色教學資源為‘葉’的知識樹系統。”左敏說,“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核心知識點加專業特色資源的方式完成課程。”
作為全校數字化轉型的主責機構,數字未來中心承擔了全校課程知識圖譜化的工作。“智慧教學系統目前已可以根據PPT、教材和視頻3種資源,抽取課程中的知識點,放到對應的知識主干上。”王博說。
不用大量增加師資,就能讓全校的課程資源實現重組,使得學生根據社會需求和個人興趣接受交叉學科培養成為可能。當前,北工商正依托課程重組構建跨界融合的交叉培養協同機制,逐步形成“理工+經管”工商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一體化平臺促進教學要素流動
這學期電商與物流學院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宋紹義備課有了強大的支持。只要在智慧教學系統中發起任務,負責案例的教師、負責實驗的教師以及負責系統開發的教師都會參與進來,臨時組成一個虛擬教研組,共同打磨課程。“商業場景模擬、課件展示以及課堂上下的練習都可以在教師的協作中得以實現,大大提升了課堂含金量。”宋紹義說。
這個系統就是北京工商大學教學一體化平臺。左敏表示,學校的數字化轉型重點已轉移到利用系統重塑教與學,促進全校教學要素流動上來。面對學生,教學一體化平臺是自主選課、隨時隨地自學以及在線測評的平臺;面對教師,教學一體化平臺是協同教研、跨專業協作和校內外資源整合的平臺。
教學一體化平臺打破了教學時空的限制,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線學習,還改變了學習評價方式。通過平臺自動生成的數據,北工商試點對部分學科專業實行達成度考核。學生可以自學視頻微課或課堂錄播內容,然后申請在線考試,考試通過就能夠獲得平時成績。在線考試可以申請多次,以取得的最高成績為準。
“平時考試不再只是平時成績的評價手段,也是一種促進學生能力達成的工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表示,利用學校教學一體化平臺,學生可以定制個性化的學習方案。系統可以為學生進行畫像,記錄學生的專業進展。
翻看北工商信息化交叉學科研修班的培養方案,114個系統能力點覆蓋獲取知識能力、學術鑒別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學術創新能力和學術交流能力。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劉敏華說,這項培訓不僅面向教學崗,也面向行政服務崗。學校已經明確,教職人員在全新的數字教育環境下可以轉崗,同樣是可流動的教學要素。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21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