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論·多措并舉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系列評論之三
大學生就業工作,事關千萬家庭的幸福生活,對促進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也具有特殊的意義和作用。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提出多措并舉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未來,亟須激發活力擴大就業容量,鼓勵支持企業穩崗擴崗,通過深入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等,大力開拓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為畢業生挖掘更多崗位資源、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高校作為畢業生就業“全鏈條”中的關鍵一環,應充分發揮紐帶作用,主動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整合各方資源深化供需對接,為用人單位招聘和學生求職探索有效對接平臺,提升校園招聘的精準性,打造校企合作共同體,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
拓展人才培養全過程、多維度的就業需求。高校應當將就業工作關口前移,主動走進行業、走進園區、走進企業進行供需對接,深入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用人需求,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一方面,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動力與模式,建立與企業的日常聯系和互訪機制,通過校企對接會、集中走訪、邀請用人單位進校等形式,深層次、多領域產教融合共育人才,增強高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黏性,增進相互間的認同感。充分挖掘校友會及校友資源,將訪企拓崗與校友招商工作協同起來,找準合作切入點,不斷拓展校友促就業的新空間。
深度挖掘現有就業崗位資源。高校需要與各級政府部門和組織、各地用人單位加強聯系,用好現有的就業資源工作網絡,結合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挖掘就業新增長極,結合學科專業特色和社會發展需要開展專場定制招聘,圍繞當地產業發展布局對人才的需求、加大對重點領域就業市場的開發力度,主動尋崗征崗,鞏固一批吸納畢業生穩定就業的優質單位和企業,建立可持續的合作關系。此外,對于“三支一扶”“特崗計劃”“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做好組織實施,拓展“城鄉社區專項計劃”,大力開展大學生征兵工作,提高科研助理、教學助理和行政助理等校內崗位的政策待遇,更好地吸納、助力畢業生扎根中國大地,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實踐。
落實“一把手”抓班子帶隊伍工程。在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的基礎上,細化分解指標,層層責任到位,激發活力形成“書記校長親自抓、分管領導靠前抓、就業部門統籌抓、院系教師全員抓”的就業工作機制,有計劃、有統籌、內外協同地開展各類校企交流活動,擴大參與范圍和走訪的覆蓋面。在訪企拓崗的基礎上,持續做好畢業生調查調研和跟蹤服務,深入了解各學院畢業生就業狀況和用人單位滿意度情況,建立就業數量與質量反饋機制,讓真抓實干和督查激勵良性循環。
探索精準校園招聘模式。搭上“互聯網+”優勢快車,為企業和人才提供對接橋梁,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走訪方式,通過直播帶崗、線上宣講、遠程面試、網上簽約等形式,延伸訪企拓崗的時間與空間,探索共享化崗位資源開拓機制。其中,高校應特別關注“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的就業“蓄水池”作用,通過線上平臺的有效推介打開企業知名度,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找到適合自身的崗位。
鼓勵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大學生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是創新創業的生力軍。高校應聚焦畢業生群體創業需求,支持學生創辦投資少、風險小的創業項目,著力引導畢業生到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等重點領域創業,鼓勵從事創意經濟、文化業態等特色經營,通過個性化、定制化拓展差異性細分市場,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高校就業開源主渠道作用的發揮,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政府應當主動協同配合教育、人社、商務、工信等相關部門推出系列穩崗促就業的政策舉措,通過財政、金融、補貼等政策組合工具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以支持市場主體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研究員、黨委副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3年05月12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