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促進大學生就業·經驗篇
當下,正是高校畢業生求職就業的關鍵時期。6月14日上午,宜賓學院操場上人頭攢動,上千名高校畢業生來到這里尋找心儀的工作。招聘會現場火爆的背后,是宜賓學院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持續發力。
2022年6月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宜賓學院考察調研,察看畢業生創新創業代表作品展示,了解學校開展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工作,就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一年來,宜賓學院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把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要政治責任,將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堅持早動員、早部署,全力做好5684名2023屆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努力答好畢業生就業這張“民生答卷”。
用心用情做實做細指導服務
5月15日,在宜賓學院臨港校區,四川省2023屆高校畢業生宜賓專場招聘會舉行。簡歷診斷的“攤位”前,宜賓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就業指導師王霜正逐一為畢業生診斷修改簡歷。
“你了解企業的用人條件和基本需求嗎?”“你的特長和閃光點是什么?”“你的特長在簡歷中‘亮’出來了嗎?”王霜一邊與學生交流,一邊用紅筆勾畫出關鍵要點。在她看來,個人簡歷是求職過程中的“敲門磚”,簡歷診斷的過程,是帶領學生重新認識職業、了解自我的過程。
在宜賓學院,這樣“一對一”的指導服務,已經成為幫助畢業生就業的常態工作。學院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進一步挖掘崗位資源,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的重要指示,系統性提升就業指導服務水平,從源頭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退役大學生在高校里有哪些優惠政策?”“我有必要輔修雙學位嗎?”“我想跨專業考研,可行嗎?”……近日,宜賓學院“就業指導服務進宿舍”活動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學院將指導服務向前延伸到非畢業年級,延伸至學生日常生活。面對同學們的就業困惑,教師們耐心細致地解答,并鼓勵大家積極對接社會需求,提高專業技能。
在宜賓學院,以就業為主題的“大思政課”是思政工作的一大特色,學校為大一至大四學生量身定制了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服務體系,通過主題班會、就業講座組織開展“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主題教育活動等加強就業思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和擇業觀,努力促進學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學生的需求是什么,我們服務的內容就應該是什么;學生的需求在哪里,我們的服務就應該覆蓋到哪里。”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學院提早謀劃、用心用情、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讓畢業生“底氣滿滿”“自信滿滿”走向社會。
精準幫扶確保不落下一人
“我找到工作啦!”宜賓學院智能制造學部應屆畢業生吳同學沒有想到,剛剛跨出校門,就拿到了深圳一家科技企業的錄用通知書,這對患有先天性聽力障礙而且家庭經濟困難的他而言十分難得。
“學校幫我聯系了好幾家企業,還有老師一對一輔導制作簡歷。”吳同學還拿到了學校的助學金和就業補助,老師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讓他更加堅定了對學習、生活的信心。
吳同學只是過去一年來學院集中開展困難畢業生“一人一策”幫扶計劃的眾多受益者之一。面對就業壓力,學院根據幫扶臺賬,優先為他們篩選、聯系工作崗位,提供針對性、專業化的就業指導,確保就業路上不落下一人。
“針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的畢業生等5類重點群體,我們通過精準識別建立了工作臺賬。”學院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夏高發介紹,學校搭建黨委、黨總支、黨支部以及黨員聯系學生的橋梁,通過“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為重點群體畢業生提供差異化服務,幫助他們實現高質量就業。
夏高發說,學校一方面健全黨員帶頭幫扶機制,堅持黨建引領,推進黨委、黨總支、黨支部、黨員聯系就業困難畢業生,形成全員幫扶育人格局。另一方面,開展分類指導幫扶,精準摸底確定幫扶對象,對711名就業困難畢業生開展“一對一”簡歷診改、面試輔導,有針對性地推薦就業崗位。目前,全校大部分重點群體畢業生已順利就業。
據了解,為了拓寬、暢通畢業生就業渠道,宜賓學院持續訪企拓崗,把挖掘崗位資源作為促就業的關鍵抓手,強化校企聯動,根據學校學科專業設置有針對性地開拓崗位資源。開展“百校對千企”等招聘活動,已累計向2023屆畢業生提供崗位3.7萬余個,崗位總量較去年同期提高10%。
縱深推進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
6月28日上午,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火炬傳遞宜賓站起跑儀式現場,宜賓學院向成都市贈予的竹制火炬亮相。這支由宜賓學院師生設計制作的竹制火炬,運用了宜賓當地多項非遺工藝,結構精巧、制作精良。主體材質采用的竹材料,是宜賓特色優勢資源。
小小的“竹火炬”背后,蘊藏著一場縱深推進的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
2022年11月10日,2022國際竹業品牌博覽會暨第三屆中國(宜賓)國際竹產業發展峰會在宜賓開幕,宜賓市簽訂項目合作協議36個,總投資達176.21億元。點“竹”成金的關鍵,需要強大的科研和人才支持。
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向同行,既是一所地方高校的使命擔當,更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圍繞轉化地方優勢資源、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目標,2020年,宜賓學院竹學院掛牌成立,轉化地方優勢資源、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針對性地攻克瓶頸技術、掌握關鍵技術、普及實用技術,培養多層次研發人才、應用人才。
近年來,宜賓學院專門成立了“竹學院”“川茶學院”“質檢學院”等專業學院和智能終端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電子測試技術產業研究院、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并積極推進二級學部(院)學科專業調整重組,將相關和互補專業學院納入學部,專注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實現學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優化專業布局和結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根本之策。”宜賓學院黨委書記蔡樂才說,只有通過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切實提升優勢專業建設力度和提升人才質量,才能實現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適銷對路”。
近年來,宜賓學院不斷探索、推進“就業—招生—培養”一體聯動,著力專業布局和結構優化,以高質量人才培養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一年以來,完成專業設置優化調整,撤銷專業2個、暫停招生專業3個、預警專業9個,申報新專業2個。同時,探索構建微專業,提升學校個性化人才培養能力,促進學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中國教育報》2023年07月14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