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做有用的研究 培養有用的人

——訪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嚴建兵

發布時間:2023-07-31 作者:本報記者 程墨 通訊員 蔣朝常 來源:中國教育報

強國建設 教育擔當·訪談篇

人物簡介

嚴建兵,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副校長,長期從事玉米基因組學和分子育種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作物趨同馴化規律,闡明了玉米單倍體誘導的分子機制,系統解析了玉米復雜數量性狀的遺傳基礎,部分成果已經應用于作物遺傳改良;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在《科學》等雜志上發表SCI學術論文193篇;獲得授權專利17項、其中PCT專利2項,部分專利已獲得轉化。

 

記者:目前,我國玉米育種研究主要面臨哪些挑戰?圍繞突出問題,您帶領您的團隊主要進行了哪些科技攻關、開展了哪些探索?

嚴建兵: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占糧食總產的40%,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石。玉米平均單產從新中國成立初的64公斤/畝提高到目前的421公斤/畝,增長了6.6倍,但仍只達到美國的60%左右。盡管個中原因復雜,但優質種質資源匱乏和育種技術落后是關鍵原因。近20年,現代育種技術核心專利70%為美國所有,我國僅占8.5%。基因編輯、全基因組選擇等核心技術原創性不足,卡住了我國種業的脖子。

過去10多年來,我們團隊圍繞玉米生物育種的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聚焦玉米種質資源自主創新這一重大科學目標,持續開展協同科技攻關。

我們主要著眼于“頂天”,不斷在生物育種前沿領域探索攀登。作物新品種培育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離不開關鍵基因資源發掘利用和育種技術的進步。重組交換是育種的物質基礎,但其機制尚不清晰。團隊抱定“敢啃核心技術,才能閑庭信步”的信念,大膽創新方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植物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精細揭示了玉米雌雄配子減數分裂重組交換不同的遺傳規律,修正了前人認為的玉米雌雄重組沒有差別的觀點,為作物遺傳改良的父本選擇提供了理論指導。在此基礎上,我們突破了系列植物單細胞測序技術,回答了玉米生殖發育過程的系列關鍵科學問題,解析了玉米單倍體誘導的遺傳和分子基礎,開發了簡單的作物單倍體誘導新方法,解決了長期以來關于單倍體誘導機制假說的爭論。

近年來,我們先后克隆了20多個有育種價值的玉米關鍵基因,其中抗銹病的關鍵基因為玉米抗銹病育種提供了“一招制敵”的解決方案,已經被多家育種企業廣泛應用。在基因組水平系統闡述了玉米和水稻趨同選擇規律,發現一個在玉米和水稻中都增產的關鍵基因,小區實驗表明,玉米和水稻單產比對照能夠增產約10%和8%。該成果入選202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記者:您和您的團隊是如何聚焦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需求,實現從“實驗室”到“田間”的應用轉化的?

嚴建兵:我們聚焦于“立地”,聚焦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需求,培育重大品種。“一個基因可以關聯農業未來,一粒種子能夠造福萬千蒼生”,優良品種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所在。生物育種研究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實現從“實驗室”到“田間”的應用轉化,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我們團隊針對黃淮海、西南山區玉米品種抗病、品質、產量等存在的突出問題,選育了“華玉11”“敦玉810”等20多個玉米新品種,創制出大量熱帶玉米新種質,供國內選育出的品種占西南玉米片區50%以上種植面積。近年來,立足于人民群眾食物消費需求變化,選育可生吃的水果型甜玉米,成為鄉村振興示范點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帶動了一批老百姓脫貧致富。

記者:您和您的團隊在人才自主培養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和創新?

嚴建兵: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我們思考最多的、最期待的,是如何培養出更多未來農業強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好種子是培育出來的,“人才苗”一樣需要培育。在科研中,我注重激發學生胸懷天下、追求卓越的學術抱負,大膽探索、敢于挑戰的學術志趣,實事求是、開放合作的學術精神。

我們引以為豪的是,13年間,23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我們團隊成長為國內外一流科研機構和高校的教授、研究員和創業先鋒,如本次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李響,在我們團隊完成研究生和博士后訓練后,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聘為研究員。許潔婷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突破了多項轉基因和基因編輯的關鍵技術,一邊讀書,一邊創業,去年獲得博士學位,同時公司也獲得多輪融資,估值數億元。我帶領的團隊目前共有11人次入選國家杰青、優青等國家人才項目。

記者:您的人生夢想是什么?面向未來,您有什么打算?

嚴建兵: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我們非常有幸,所從事的工作三者兼有,可謂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作為在玉米研究領域的“種田農民”,我的人生夢想就是通過遺傳改良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培養一批批玉米研究人才,為人們的美好生活、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出力,以實實在在的成果讓廣大的種田農民受益。未來,我們要繼續創新賦能、加強有組織的科研,推動種業科技創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今天取得的成績是一個新起點。未來,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華中農業大學師生“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的殷殷囑托,擔好“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的時代使命,瞄準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努力推進原始創新,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錨定“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師生融樂、全面發展”目標,培養更多知農愛農強農興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實現農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中國教育報》2023年07月31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在线|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国产精品一级香蕉一区| 午夜精品美女写真福利| 国产精品看高国产精品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九九免费久久这里有精品23|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最新进精品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国产A∨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观看 |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影院永久网址| 性色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九九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亚洲熟妇成人精品一区| 精品国产三上悠亚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国产精品白丝AV嫩草影院| 国内午夜国产精品小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电影网| 12345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 久久久久久影院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