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行業特色高校是中國高等教育體系和“雙一流”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推進中發揮重要作用,努力成為教育強國建設的踐行者和推動者,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和生力軍,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作出積極貢獻。
認識行業特色高校的重要使命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行業特色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陣,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一環。行業特色高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對各自依托的行業及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綜合來看,行業特色高校首先具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承擔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的使命,同時又具有服務行業的特性,要對接產業需求,服務行業發展。
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深入發展,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緊密的行業特色高校,應當主動超前布局,堅持系統觀念,全面審視發展形勢,找準辦學方位,準確把握新使命,以高質量的人才和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中國礦業大學以國家能源發展重大需求為導向,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積極回答能源革命、“雙碳”戰略等時代課題,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作出貢獻。
緊緊抓住人才培養這個根本
人才是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行業特色高校涉及礦業、地質、石油等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諸多行業,其中很多屬于艱苦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強,行業發展面臨著人才結構性過剩和短缺并存,以及領軍人才、創新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緊缺的問題。新形勢下,行業特色高校要更好擔負起培養高水平人才的重任,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行業特色高校要立足“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積極構建新時代鑄魂育人工作體系,加強學生行業教育,引導學生到基層感受行業發展的輝煌成就,自覺增強扎根行業、奉獻行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緊跟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積極破解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兩張皮”的難題,大力推進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發揮好高水平大學、高水平科研機構和高水平企業的協同育人效應,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不斷提高自主人才培養質量。要緊貼行業創新型人才需求,持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行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和工程教育,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切實提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水平。
建設好學科這個“重中之重”
學科是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優勢特色學科是行業特色高校的立校之本、興校之源,是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建設好優勢特色學科,對于建設教育強國、服務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行業特色高校要立足行業、找準定位、突出重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通過差異化發展形成比較優勢,集中力量建設好與自身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相匹配的優勢學科,不斷推動高峰、高原學科提檔升級,將學校的特色品牌做大做優做強。要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讓學科建設自身發展的“小邏輯”服從于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需求”,根據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新變化,以質量、貢獻為導向,動態調整優化學科布局,促進學科鏈與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有機銜接、深度融合。此外,隨著行業現代化進程深入推進,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興、交叉、融合”的學科建設發展趨勢,積極打造優勢特色學科群,形成支持高質量發展的集聚效應。
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
科技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近年來,我國整體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但不少行業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變,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卡脖子”風險依然存在。長期以來,行業特色高校已經成為行業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在助力行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使命重大。
行業特色高校要依托辦學特色優勢,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目標和戰略任務,加強與行業部門和龍頭企業的對接,不斷凝練特色科研方向,以特色凸顯優勢,以特色引領創新,以特色驅動發展,努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成為行業科技創新的領跑者和開拓者。要圍繞制約行業發展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扎實開展基礎性、原創性問題研究,推動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切實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要加強有組織科研,推進國家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等的建設,最大限度發揮學科資源、科研力量和高層次人才等優勢資源的協同效應,加強對行業發展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的科技攻關,積極破解“卡脖子”難題。
落實好國際化辦學重要戰略
國際合作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行業特色高校很多主干優勢學科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甚至領先水平,在全球高校中有很強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在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不斷加強國際化辦學,是行業特色高校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要途徑,也是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行業特色高校要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深化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多邊機構的合作,有效利用國際高校、科研院所的資源和力量,吸收借鑒先進辦學理念,拓展開放辦學的廣度與深度,提升國際交流的層次與水平。要大力推進“留學中國”品牌建設,不斷完善留學服務體系,提高生源質量、培養質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經驗、發出中國聲音。此外,要積極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創新資源集聚、國際交流活躍、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廣泛等優勢,強化與行業企事業單位的協同合作,瞄準“一帶一路”中具有前瞻性、現實性的問題,發揮好先行引領和基礎支撐作用。
《中國教育報》2023年08月26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