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明確指出:“國家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設置體育產業相關專業,開展校企合作,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培養體育產業專業人才,形成有效支撐體育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黨和國家從頂層設計的高度為新時代體育產業管理人才的培養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山西財經大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刻踐行“四個服務”,以“學科交叉融合、線上線下互補、產研互動協同”為思路,在努力培養新時代經濟建設所需的國內高素質體育產業應用復合型專門人才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突出學科交叉融合,引領體育產業管理人才培養
學科“聯姻”,打牢師資基礎。近年來,山西財經大學緊跟新時代體育產業發展步伐,依托學校經濟學和管理學教學資源和優勢,設立了體育經濟與管理本科專業和體育產業管理碩士專業,基礎課程全部由學校管理、經濟、統計、法學等母學科專業教師講授,同時積聚了一批實力雄厚、專業扎實并具有體育健身休閑指導、體育賽事運作和體育場館經營管理能力的專業師資力量,為培養“懂體育、能經營、善服務、會管理”的復合型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資源互補,構筑發展平臺。學校融合省內多學科資源,成立山西省高校新商科建設聯盟,共建共享商科專業教育新平臺,初步構建起山西省體育商科教育優勢互補的協同發展機制;依托山西省產教融合重大平臺載體和實訓基地建設項目,以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群為主體,學校整合包括體育在內的多學科,構建平臺經濟產業學院(平臺經濟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為山西省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蓄勢賦能。
多年來,山西財經大學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借助于社會體育專業(體育經營管理方向)十余年的辦學基礎,形成了學士、碩士階梯人才的培養體系,是山西省最早建立的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基地。
堅持教育內涵發展,構建體育產業管理育人體系
打造體育課程思政新渠道。學校將專業基礎訓練與社會價值觀深度融合,形成課程與思政同向同行的協同效應,打造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金課”。如在體育管理學課程教學中,注重人文引導和家國情懷,推進以“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系統權變的管理思維,善于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的奉獻精神”為價值引領的課程思政建設,培養學生組織溝通能力與探索性、批判性思維能力,增強新時代體育管理者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品質。打造了具有“山財特色,中西部風采”的體育經濟與管理課程體系,包含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山西省級一流課程7門、山西省精品課程4門、雙語課程2門及在線課程3門。
構建寬口徑人才培養新模式。學校堅持大類培養,深入實施“211”的體育商科人才培養模式,推動人才培養范式全方位改革。教學過程中分組分類,小班教學,體育類、管理類雙軌制分層教學,培養滿足新時代中西部體育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創建實踐教學新體系。近年來,學校通過校企合作,共建教學實踐基地,以OBE(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為導向,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一批“課程教學+資質培訓+俱樂部實踐”的實踐教學范例,形成以健美、籃球為代表的專項教學實踐樣板,建立“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和創新實踐”分層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與此同時,學校聘請各方人士擔任客座教授,與企業共建教學實習實踐基地,以項目為牽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良性互動,積極營造良好的就業育人氛圍。截至目前,山西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管理類本科、碩士已有近20屆畢業生,每年就業率達90%,連續多年位居全校前列,為山西省體育產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深化產學研互動協同,彰顯體育產業管理辦學特色
打造志愿服務品牌,推動教育與職業無縫對接。作為全省唯一開設體育經濟與管理本科專業、擁有體育產業管理碩士學位點的高校,學校先后承擔了太原國際馬拉松、2016亞洲BMX小輪車錦標賽等大型賽事的志愿者服務工作,受到賽事組織方的高度認可,提升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力,鍛造了學生的實操實踐能力。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平臺,依托學校創業學院,構建結合專業、貫通學業、學競并舉、項目培育、創業孵化的體育商科大學生創新創業生態圈;面向創業先鋒班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實訓和創新創業實戰課,推動創業項目孵化和運營。推動校企合作,與行業領軍企業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與全球蛙公司共建產業學院,為學生挖掘就業崗位;依托教育部“24365”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等平臺精準推送就業相關信息。
打造科研服務高地,融入高質量發展前沿。近年來,學校以教育為本,以質量為導向,堅持產教研融合的理念,與山西省體育局合作建立了第一個以體育產業為主要研究領域的科研機構——山西省體育產業研究中心,集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文旅與統計學科優勢資源,打造山西體育產業發展的“智囊團”“參謀部”。另外,通過承擔國家自科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編制地方體育產業發展規劃,主持“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協同共建“6大基地”,首辦“國際課程周”等,深化社會服務合作,擴大社會服務領域,推進學科專業鏈與產業鏈的深度對接、人才培養與區域發展需求的有效融合。
(作者單位系山西財經大學體育學院、山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山西財經大學體育產業研究中心。本文系2022年度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中國共產黨學校體育發展百年歷程歷史經驗研究”[2022YJ072]、2022年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體育管理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探索與研究”[J20220549]項目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3年09月05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