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躬耕教壇 強國有我

——獻給第三十九個教師節

發布時間:2023-09-10 作者:鐘曜平 來源:中國教育報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钡谌艂€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誠摯祝福。

時序更替、秋色醉人的季節里,我們迎來了又一個教師節。這一天,凝聚了我們共同的情感體驗。心懷溫暖與感激,讓我們向1880多萬躬耕教壇、培根鑄魂的人民教師道一聲辛苦了!

強國建設的戰鼓擂動、號角長鳴,無數人民教師甘作一朵朵奔騰的浪花,無怨無悔地投身于時代的滾滾洪流,推動民族、歷史向前發展。

    一

扎根山區特崗,不讓一人輟學。14年來,山西省呂梁市臨縣柏樹溝學校校長張杰先后在5所學校任教,化身孩子前行路上的“提燈人”,將最美好的年華和熱情奉獻給了山區的孩子。

為了提醒自己“爭分奪秒”,我國草業科學奠基人任繼周家里的每個房間都掛了鐘表。“每講兩節課,我備課至少8小時”,雖已鮐背之年,仍每日堅持工作6個小時。

59歲的萬步炎幾乎滿頭白發,他笑著說“這是大海的饋贈”。把國家落后于人的地方,當成努力的方向,萬步炎常年生活在大洋上、研究室里,帶領學生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洋資源勘探技術研究。

……

心有萬頃碧波,目光自是一片清光澄澈。別人眼中的苦,卻是他們心頭的樂。在人民教師群體中,這樣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雖然他們執教領域、授課方式、個性特點各不相同,但都蘊含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躬耕教壇、甘于奉獻、心有大我、至誠報國。

他們樂教愛生、啟智潤心,俯下身子甘做鋪路人,在最普通平凡的崗位上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精彩;他們勤學篤行、求是創新,在知識的領域上下求索、默默耕耘,櫛風沐雨、百折不回;他們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扎根教壇、以文化人,滿懷赤誠、奉獻一生。

他們躬耕教壇的師者形象,彰顯著既平凡又偉大的力量。

他們為何會作出這樣的選擇?透過歷史的煙塵,探尋其中的密碼會發現:躬耕教壇的選擇不是憑空而生,而是深深扎根于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與教育傳統中。

——躬耕教壇,是一種行動上的堅守,意味著勤勞耕耘、甘于奉獻。這是中華民族性格特征的集中體現。

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明。對于土地的依賴、敬畏,塑造了中華民族勤勞耕耘、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節儉謙虛的性格特征。在躬耕教壇的教師群體身上,我們不難發現這種血脈的流淌。

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像農民愛護自己的莊稼一樣對待學生,像耕農敬畏自然規律一樣尊重教育規律。教師這份職業來不得半分虛假。正是躬耕教壇的教師心懷仁愛,有著日復一日不減的耐心,一步一個腳印地忘我奮斗,才有一代又一代人拔節孕穗般地成長。

——躬耕教壇,是一種思想道德上的錘煉,意味著言為士則、行為世范、勤學篤行、求是創新。這是中國教育傳統中師者精神的魅力彰顯。

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學相長”的自我精進到“行為世范,學為人師”的自省自律,從“傳道授業解惑”“因材施教”的能力養成,到“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價值追求……

中國自古以來重視教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孕育了寶貴的教育思想,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特征的師者精神。無論是孔子、孟子、朱熹、張載,還是蔡元培、陶行知、梅貽琦、張伯苓,或者是今天躬耕教壇的時代榜樣,無一不是把思想道德上的錘煉作為一生的修行。他們躬耕教壇的人格魅力,不僅影響學生的一生,更引領著時代的風氣。

——躬耕教壇,是一種價值上的選擇,意味著心有大我、至誠報國,胸懷天下、以文化人。這是家國情懷、教育報國等精神的傳承演繹。

選擇了做教師,就選擇了與國家命運血肉相連。躬耕教壇承載著中國人教育報國、教育救國、科教興國等理想追求。

新中國成立后,錢偉長、華羅庚、郭永懷等沖破各種阻力,毅然奔向祖國的懷抱。與新中國同行的歲月里,“人民教育家”于漪、衛興華、高銘暄用自己的選擇詮釋著教育工作者的初心,用自己一生的堅守踐行著“學以報國”的使命。這不僅是延續“以文化人”的文化傳統,更是在成就他人、報效國家中無限延展生命的寬度。

今天,教育強國的路徑從未如此清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是中國教育的偉大使命?!肮虊妵形摇?,這是千千萬萬人民教師回應時代呼喚的主動回答。

    二

以教育之強奠基國家之強。凝聚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的精氣神,不是簡單說說、喊喊口號,也不是單靠外在力量驅動就能實現的。強國建設的偉大征程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需要躬耕教壇的師者,將偉大美好的藍圖變為肉眼可見的現實。

——鍛造攻堅克難的實力,教育強大迫切需要教師躬耕教壇。

縱觀人類文明史,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把教育視為對未來的“戰略投資”和持久繁榮的根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5%、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1.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接近60%、教育強國指數比2012年上升26位……這一串數字,量化了一個國家教育的快速騰飛,標注了一個民族的奮斗足跡。

“強師計劃”“優師計劃”等強力舉措紛紛出臺,讓教師隊伍實現了規模的顯著擴張、素質的不斷提升、結構的不斷優化……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對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還需要一代代教師艱辛跋涉、辛勤耕耘。教師需要承擔起為國家育人才、為強國固根基的使命,更要結合時代所需,重塑自身,走向創新、擁抱創新、培育創新,為教育強國建設而教、為未來宏圖而教。

——提振自立自強的底氣,國家強盛迫切需要教師躬耕教壇。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拔尖創新人才對于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夯實富強之基,迫切需要新時代的師者應時代之變遷、立時代之潮頭、育時代之新才。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敝腥A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前進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知重負重的艱難攀爬,都是一次披荊斬棘的闖關奪隘。在全球科技創新競爭中站穩腳跟,需要一批有躬耕情懷的師者,培養造就更多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

“努力事躬耕,但愿成嘉禾?!迸囵B棟梁之材,不僅需要教師學業上的指導,更需要信仰上的指引。國以才立、業以才興。教師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是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唯有自身理想信念堅如磐石、潛心治學篤行不怠,才能把熾熱的教育情懷轉化為持久的報國行動。

——夯實優質均衡的基礎,人民幸福迫切需要教師躬耕教壇。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睆牧x務教育優質均衡到化解普職分流焦慮,從縣中振興到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一個個教育話題無不彰顯出人民對于獲得更好教育機會的呼喚。

為學前教育立法,擴大公辦園學位,“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有效緩解;“雙減”政策扎實落地、家長和學生的身心負擔變輕;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線、教育數字化戰略深入實施……

教育是國計,更是民生。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是人民的期盼。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需要我們的教師以躬耕教壇的姿態辦人民滿意的高質量教育,用青春和汗水回應國家之需、人民之需。 

    三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強國建設恢宏壯麗的新篇章已經開啟,教師躬耕教壇的精神內涵也在新的語境下發展演進。在強國建設的新時代,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助力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之時,躬耕教壇的師者應該有一幅怎樣的畫像?

習近平總書記給參加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的教師致信,全面深刻闡述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也為我們清晰描繪了新時代躬耕教壇的師者畫像。

——把牢強國建設的正確航向,新時代的師者應是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信念堅定之師。

“時代楷?!辩姄P,援藏16年,跋涉50多萬公里,采集了上千種植物的4000萬顆種子。他在世時,曾有人不解地問:“你為什么要花那么多時間,到那么多地方采集種子?”鐘揚的回答是:“國家需要、人類需要這些種子。”

在中國大地上,有無數教師像鐘揚這樣,一生孜孜以求,追隨心之所向,以身許黨許國。他們始終心懷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始終充滿殷殷的愛國情懷,與國家民族同頻共振。

為什么需要信念堅定的教師?強國建設是人力、國力的比拼,更是一場意志力、民族凝聚力的較量。唯有依靠將實現國家富強的偉大目標化為職業信仰、將自身的價值選擇與國家民族大計結合、將“小我”融入“大我”的教師,才能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確保人才培養方向,培養一批又一批立志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同人民一起奮斗的有用人才。

——護航強國建設行穩致遠,新時代的師者應是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品德高尚之師。

“做一個溫暖的老師”,是安徽師范大學思政課教師路丙輝的座右銘。他探索提問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情景式教學,讓思政課成為受學生歡迎的“信仰課”“人生課”。不僅如此,他還通過舉辦“青春毅行”等活動,錘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努力做學生人生的“同行人”。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從教育扶貧到鄉村振興,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在新時代的接力賽場上,一大批師德高尚的教師涵養道德情操,努力做“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

為什么需要品德高尚的教師?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吐辭為經、舉足為法”,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影響。教師堅持以德立身、立學、施教,努力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當好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才能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培養大德之才。

——厚植強國建設的人才根基,新時代的師者應是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飽含智慧之師。

誰也不會想到,海拔2600多米的鄉村學校能走出紅遍網絡的“海嘎少年”搖滾樂隊。只因為教師顧亞看到了孩子眼里對音樂的好奇和渴望。所以,即便沒有樂器,顧亞也要東拼西湊,把為孩子們組建樂隊的“瘋狂”想法付諸于行。

于點滴處入心,于細微處育人。顧亞這樣不斷涵養育人智慧,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春風化雨的優秀教師,點燃了孩子們的夢想,點亮了孩子們的人生。

為什么需要飽含育人智慧的教師?教育是一門以靈魂影響靈魂的藝術。每個孩子都是一本獨一無二且奧秘無窮的書,需要教師用智慧去翻開扉頁,用心去感受與聆聽。懂得教育藝術、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師,能引領學生追隨理想之光,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成為品學兼優的國之棟梁。

——為強國建設積蓄不竭動力,新時代的師者應是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不輟之師。

草帽、挎包、深筒靴、水壺、工作服、筆記本……在華中農業大學的油菜試驗田,一身農民打扮的傅廷棟院士不斷觀察、記錄,一干就是六七個小時,一干就是六十多年。被稱為“油菜院士”的他,育成優質雜交油菜品種15個,累計推廣“雜優+雙低”油菜近1億畝,鹽堿地遍開油菜花。

大國之間的角逐,是科技、經濟的較量,背后是教育實力、師資力量的比拼,考驗著教師的專業水平與躬耕態度。

為什么需要一大批躬耕不輟的教師?經濟要騰飛、科技要發展,關鍵在人才,根本靠教育。高水平的良師,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是學生知識學習、創新思維的引路人,也是培養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優秀人才,為國家強盛夯實根基的保障。

——堅定強國建設的特色之路,新時代的師者應是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敬業之師。

已退休的于漪老師,接過兩名高中生的獻花,臉上幸福蕩漾。當得知他倆都有志于教育事業,于漪深情地說:“選擇教師,就是選擇與百姓幸福、民族興盛、國家強盛血肉相連的事情?!?/P>

教育是什么樣子,明天就是什么樣子。我們所要建設的強國,既有世界強國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國國情的鮮明特色。在強國有我的使命擔當中,無數教師躬耕教壇一輩子,用大愛書寫教育人生,以仁愛之心培育棟梁之材,讓優秀人才代代輩出。

為什么需要富有仁愛之心的教師?富有仁愛之心的教師,可親可敬,在學生內心種下求真向善的種子,涂上愛黨愛國的精神底色,沉淀拼搏奮進的優秀品質。富有仁愛之心的教師,啟迪學生完善人格,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富有仁愛之心的教師,為學生打好為人處世的基礎,喚醒學生內在的無窮力量……

——實現強國建設光榮夢想,新時代的師者應是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之師。

有人曾經問葉嘉瑩先生:“中國的古詩會消亡嗎?”葉先生堅定地回答:“只要存在有理想、有品格的人,中國的古詩就不會消亡。”執教70余年,葉嘉瑩先生化作古典文學的擺渡人,致力于詩教的薪火相傳,以詩化人、桃李天下,在誦詩講詩中養護著中華文明的根系,詮釋著以文化人的真諦。

中華民族的先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偉大中華文明。深厚的家國情懷與深沉的歷史意識,是中華民族歷經千難萬險而不斷復興的精神支撐,也是我們實現自我發展、回應挑戰、開創新局的自信源泉。

為什么需要弘道追求的教師?我們的教育傳統中,有著先憂后樂的家國情懷,有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至高理想,有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度責任感……這些都是建設教育強國、實現中國夢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教師立志做胸懷天下的“大先生”,繼承優秀教育傳統,堅定文化自信,做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好老師,才能培養有高理想、高追求、高境界、高素質的人才,回答好“培養什么人”這一教育的首要問題。 

    四

知行合一,方能行穩致遠。應時代之所需,躬耕教壇的教師應該是幸福的、堅定的、充滿力量的。這種穩定的狀態來自內心的價值認同,最終表現在行動的持之以恒。在強國建設中,廣大教師如何彰顯新擔當、展現新作為?

——躬耕教壇須以教師之德筑牢青少年奮斗之基。

“今天我們重新踏上祖國的土地,覺得無限的愉快和興奮?!?955年,錢學森克服重重阻撓,歷盡艱辛回到祖國,“參加偉大的建設高潮”。扎根大漠,潛心科研,為“兩彈一星”的研發、為航空航天事業建立了不世之功。

半個多世紀后,2009年,懷著一腔愛國熱情的黃大年,從英國劍橋返回祖國,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叩開“地球之門”,搶占國際前沿科技制高點。“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是黃大年放棄在國外的一切的唯一理由。如今,黃大年教師團隊在全國遍地開花,續寫著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篇章。

愛國是立德之源。筑牢青少年奮斗之基,廣大教師首先要明大德。中國式現代化所需要的人才,一定是能夠把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作為自覺追求的人才。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廣大教師要堅定崇高信念,胸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勤修愛國之德,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引導青少年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始終把國家和民族裝在心中,將聽黨話、跟黨走作為自覺追求,肩負起“強國一代”的歷史責任和“強國有我”的時代使命,以實際行動將“小我”融入“大我”,將青春獻給祖國。

路漫漫其修遠兮,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筑牢青少年奮斗之基,廣大教師要守公德、嚴私德。今天,我們再次出發,邁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步伐,民族復興的接力棒也交到了當代青年手中。

青少年一代,既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廣大教師躬耕教壇,要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既要“謹身修行,足以范俗”,真正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又要引領青少年自信自強、堅毅不拔,刻苦學習、提升本領,實干擔當、奮勇爭先,永葆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躬耕教壇須以教師之變助推人才培養之變。

僅僅發布兩個月,橫空出世的ChatGPT月活躍用戶就超過1億。科學家表示,人類處理數學公式時,如果有幾十個參數,就已非常之復雜,而GPT-3相當于用一個包含1750億個參數的公式,來處理所有互聯網上的數據。教育,處在改革的最前線。教師,作為教學主導者和知識傳授者的權威地位受到猛烈沖擊。站在必須變革的十字路口,唯有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才能成為那個勇立濤頭、手把紅旗旗不濕的弄潮兒。

觀念一變天地寬,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教師之變,要以教育理念變革為先導。以知識傳遞為唯一目的的教育模式,已不足以回應時代之需。廣大教師必須不斷升級教育教學理念,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成才觀、教育觀,從傳授知識向教會學生學習轉變,從“育分”大步走向“育人”,以教學理念變革為先導,推動“五育”并舉扎實落地,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新技術猛烈沖擊傳統教育模式,也在重塑教育環境,賦能未來教育發展,技術的力量無遠弗屆。教師之變,要以教學方式升級為手段。校園越來越智能,數字教育資源前所未有地增加,豐富的教學工具成為教師教學科研的有力助手……廣大教師要積極擁抱和應用新技術,借技術之力提高教學效率、教育質量,更好地實現“差異化地教”和“個性化地學”,讓因材施教的理想成為現實,助力人人成才。

人工智能時代,教師再優秀、再博覽群書,其知識儲備量也不會比人工智能更強。教師之變,要以自身角色轉變為目標。教師會不會被取代?這并不取決于人工智能的發展程度,而在于教師角色轉變的速度和深度。面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之變,民眾對多樣化、個性化教育的期待之變,教師絕不能滿足于當好一個“教書匠”。對標“學習興趣激發者”“能力培養者”“心靈溝通者”“行為示范者”“教育研究者”的角色,全方位重塑自身,教師這一職業就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不是被取代。

——躬耕教壇須以教師之強厚植國家強盛之根。

北大、清華等名校畢業生去中小學教書是不是大材小用,又能否站穩基礎教育的講臺?近年來,隨著大量名校碩博畢業生選擇從教,相關話題爭論不已。而現實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基礎教育教師的學歷層次還有差距。

直面這一現狀,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提出要培養一批碩士層次中小學教師和教育領軍人才。緊接著,“國優計劃”啟動,以北大清華為代表的30所“雙一流”高校,將發力培養高素質中小學教師人才……

“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越來越成為共識。有教師之強,才有教育之強,才能厚植國家強盛的根基。

造就人才培養之強,為國家強盛注入源頭活水??萍及l展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基礎教育階段廣大教師要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努力充實自身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養,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培養其探索性、創新性思維,為拔尖創新人才成長夯實根基。高校教師要擔負起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體責任,厚植鼓勵探索、鼓勵創新的成長沃土,深入推進育人組織模式以及授課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激發創新興趣、形成創新思維、掌握創新方法、提升創新能力,找到可為之獻身的真問題、大問題。

錘煉科研創新之強,更好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祖國的需要,就是高??蒲泄ぷ髡吲Φ姆较?。作為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效能的關鍵資源,高??蒲泄ぷ髡咭試覒鹇孕枨鬄閷颍瑘猿质卣齽撔?,堅持“四個面向”,加強原創性引領,加強基礎研究,著力突破“卡脖子”難題,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凝聚服務社會之強,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之強,最直接地體現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上。立足地方、深化產教融合,培養更多大國工匠、能工巧匠,職業教育教師大有可為。傳承文明,要堅持為人民做學問的理念,努力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貢獻力量。

積跬步以至千里。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置身這個偉大的時代,當自信自強、踔厲奮發、堅毅前行。讓我們再次向躬耕教壇的人民教師致以崇高的敬意,感恩他們的選擇與付出。讓我們與人民教師攜手同行,忠于黨和人民,在“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奮斗中收獲成就與價值,抒寫屬于這個偉大時代的教育榮光!

《中國教育報》2023年09月10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蜜芽|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仓本|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国产日韩高清三级精品人成|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老狼|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乐下载|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 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 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23百花影院| 久久国产精品张柏芝|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久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AV|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vr|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