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人民群眾對美好教育的需求與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顯。為緩解這一矛盾,人口大量流入地區不斷有新建學校交付使用,學區劃分已成為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必須直面的一項重要工作。
學區劃分工作政策性強、技術要求高、牽涉面廣,備受社會關注。近些年來,因學區劃分引發的輿情時有發生,對學區劃分結果不認可而訴諸法律的現象也時有出現。因此,能否平穩有序推進學區劃分工作,確保學區劃分過程公開、程序合法、結果令人信服,已成為體現地方政府社會治理能力的一扇窗口。
問題導向
正視學區劃分常見“硬傷”
學區劃分過程中常常遇到的問題有——
政策把握不準。學區劃分的依據是國家及地方層面的政策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法規、國家及各省市區(縣)對學區劃分的指導性意見、重大行政決策和相關制度等。學區劃分責任主體如果對學區劃分適用的政策法規把握不準、研究不透或解讀不到位,就會造成學區劃分出現紕漏,引發利益相關方的質疑。一些利益相關者可能會通過多種方式表達訴求,或走司法程序進行維權,就會在社會上產生負面影響,損害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的形象。
調研不充分。制定學區劃分方案責任主體沒有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沒有廣泛聽取利益相關方的意見與建議,與屬地鎮街、社區交流不夠充分,對可能遇到的復雜問題又缺乏預判,風險化解預案不夠科學。因而產生學區劃分方案與實際情況有出入的“小問題”,這就可能會引發大輿情,影響社會穩定。
程序不規范。教育行政部門沒有按照重大事項決策程序來開展學區劃分工作,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合法性受到質疑,學區劃分潛在的風險無法及時得到化解。
合規合法
打好學區劃分組合拳
找準了問題,就能夠把握對策——
吃透政策定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教育部及省市縣(區)出臺的關于學區劃分的政策,為學區劃分提供了基本的政策法律依據。負責學區劃分的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要研究這些政策法規,把握學區劃分的基本原則。
就近入學是學區劃分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教育行政部門要以這個原則為依據,根據區域內學校分布、學校規模、適齡學生人數、所在社區、交通狀況等因素,依街道、社區、路段、河道、門牌號、村組等合理劃定學區。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就近入學”的“就近”是指相對就近,不能簡單理解成直線距離最近入學,即不是到“離家最近”的學校就讀。鑒于一些地方人口分布和學校布局具有不均衡性、街區形狀也有不規則性等情況,就近入學不是物理空間的絕對就近。把就近入學理解成“絕對就近”往往會曲解學區劃分的合理性,一些利益相關者會以“絕對就近才算公平”為由裹挾輿情,給學區劃分施加壓力,干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方案的制定。這是開展學區劃分工作時必須引起注意并須及時疏導的事項,要充分考慮可能影響公平的各個關鍵要素,確定相對科學的學區劃分規則,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整體上相對就近入學。
可通過單校劃學區的方式,落實就近入學;也可實施多校劃學區,促進校際均衡。公辦初中學校可以按照單獨劃分學區的方式招生,也可以按照小學學校學區劃分,實行小學與初中“校校對口”的方式招生。
調查研究擬方案。在制定學區劃分方案時,要廣泛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學校周邊的教育資源分布、交通狀況、新建樓盤數量、利益相關者訴求,測算學校周邊近幾年的入學需求。在測算學校周邊入學需求時,要綜合考慮生育政策、落戶政策、入學百戶比、隨遷人員子女數量等因素。
考慮到學區的相對穩定性,對于人口導入密集、城市化進程推進快的地區,要適當提高測算適齡兒童少年入學需求的百戶比,避免因預判不足導致學區剛劃好或學區劃好沒幾年就出現大量學生需要分流的情況。
在對入學需求進行調研的基礎上,擬定學區劃分草案。草案包含劃分原則、學校辦學規模、周邊入學需求、學區邊界描述等信息。草案要在相應區域公開,讓周邊的民眾知曉,并公布意見、建議反饋通道、咨詢電話等。
學區劃分草案公布后,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在新建學校所在的鎮街、村社召開不同層面的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優化學區劃分方案,以便達成共識,形成最大公約數。
程序規范摳細節。學區劃分有相應的基本規程,每道規程都有對應的工作要完成。學區劃分通常包括以下規程:一是調查研究,擬定方案;二是專家論證,完善方案;三是風險評估,排查隱患;四是合法性審查,依法行政;五是班子決策,集體決定;六是信息公開,公布方案。學區劃分的每道程序、每個環節都是對學區劃分方案的修正、完善,這樣形成的學區劃分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合理、更公正。
如有利益相關者對學區劃分初步方案意見分歧較大且難以協商達成一致的,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聽證。聽證代表分布要有廣泛性,應由利益相關方、社會不同階層或組織推舉產生。如果大多數聽證代表支持學區劃分方案的,學區劃分工作便可按程序推進,在方案基本成熟后由教育行政部門集體研究決定;如對學區劃分方案仍存在較大分歧的,就要進一步完善方案,待方案獲得廣泛認同后再繼續推進。
學區劃分、調整方案涉及面較廣或調整難度較大的,要做好風險評估,審慎決定。風險評估結論為高風險的,要停止該方案的實施;風險評估結論為中風險的,要采取措施把風險降到低風險后實施。學區劃分要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的作用,及時化解學區劃分、調整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實現共治共享。
調整現有學區范圍要十分慎重。對于群眾高度關注的熱點學校,要加快推進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學區劃分、調整要設立必要的過渡時限,給社會留出合理的預期時間。新建學校學區劃分或學校學區作調整的,一般應在公辦學校招生工作開始前的半年確定,并向社會公布。學區確定后應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不宜頻繁變動。
信息公開善引導。學區劃分流程實施完畢、經集體決策形成最終方案后,要通過當地政府門戶網站、教育行政部門的微信公眾號、廣播電視媒體等多種途徑公布。教育行政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要協同一致,及時做好宣傳引導,讓社會各界尤其是利益相關方理解、支持學區劃分方案,確保學區劃分工作平穩落地。
一以貫之抓落實。學區劃分方案公開后,抓好落實尤為關鍵。要維護學區劃分工作的權威性、嚴肅性,不被負面輿情綁架,不輕易改變學區邊界,嚴格執行招生紀律,科學指導學校做好招生工作。
學區劃分是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重要一環,是破解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舉措,關乎百姓利益,關乎公共服務領域的公平公正,關乎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教育行政部門要壓實責任,嚴格規程,關注細節,防范風險,在合理、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做好學區劃分、調整工作,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維護好政府的公信力。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教育局原副局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9月13日第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